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管理

  • 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王琪;吴金鑫;

    海洋智库是指以海洋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党和政府海洋公共决策为宗旨的相对稳定的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有利于推动海洋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当前我国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力"困境,即海洋智库政策研究和政策倡导能力不足;二是"机会"困境,即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正式制度不健全和海洋智库与官员间的非正式沟通渠道不畅通。为充分发挥海洋智库的决策咨询职能,应当完善海洋智库内部治理结构,以便提升海洋智库政策研究和政策倡导能力;健全海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正式制度和拓宽海洋智库与官员间的非正式沟通渠道,以便改善海洋智库行动的外部环境。

    2016年01期 No.14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21 ]
  • 海洋环境风险:概念、特性与类型

    王刚;张霞飞;

    目前,人们对"海洋环境风险"的使用更多是经验层面的。因此,对其进行概念论成,分析其概念内涵,提炼其特性以及进行类型划分,对于深入认知海洋环境风险就显得地非常必要。海洋环境风险是发生在海洋以及周边区域,对海洋生态环境,或对与之相关人员的利益和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的环境风险。相对于一般环境风险,它具有跨界及跨区域等其特性。其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2016年01期 No.145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18 ]

海大学人

  • 姜忠辉 教授

    <正>姜忠辉,男,1971年生,黑龙江省大庆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专业并于1992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就读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专业并于1996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就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09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4月至今,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曾于2011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商学院创业与创新管理研究

    2016年01期 No.14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经济

  • 中国与挪威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邵桂兰;李哲;

    近十年以来,中国与挪威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与挪威水产品出口量稳居世界前三,在中国与挪威的水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特征显著。本文截取1997年到2014年间中国和挪威水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具体测算中挪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及两国水产品贸易中各产品的竞争力,得出如下结果:中国与挪威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波动较大,不同种类水产品产业内贸易差别显著,两国分别拥有各自的优势产品。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经济规模以及贸易不平衡指数是影响中国与挪威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对挪威水产品贸易应注重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以及缩小贸易不平衡度。

    2016年01期 No.14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526 ]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泉斌;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纳入其中,凸显了其重要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各国都纷纷开展涉海产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于海洋的开发势必会不断深入。如何为我国海洋开发塑造良好的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省蓝色经济发展的灯塔,建造优秀的生态文明有利于区域进步,更能为国家涉海产业与蓝色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对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梳理、挖掘与实证研究,得出要强政策导向,重统筹兼顾;优产业结构,强产业创新;纳四方之才,保科技活力;倡海洋理念,促广泛参与这四项对策建议。

    2016年01期 No.14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52 ]
  • 条件价值评估法在人工鱼礁经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姜书;赵鹏;

    合理的人工鱼礁建设有利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我国沿海广泛开展了人工鱼礁建设,但缺乏对人工鱼礁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人工鱼礁的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由于非使用价值无法通过市场将其货币化,因此需要评价非市场物品的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人工鱼礁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本文在回顾人工鱼礁效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原理和基本内容,根据人工鱼礁经济价值的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在人工鱼礁经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框架,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6年01期 No.145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24 ]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文化

  • 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张开城;

    中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华民族是当之无愧的海洋民族。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中华海洋文化是一种和平友好、互利合作的海洋文化。

    2016年01期 No.14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910 ]
  • 作为记忆场域的海洋

    米夏埃尔·诺特;孙立新;邢宽;顾年茂;

    本文系提交2015年8月23—29日在济南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作为记忆场域的海洋"圆桌会议讨论稿。其主旨是通过引进"作为记忆场域的海洋"这一概念,拓展历史研究领域,加强国际的和跨学科的合作。在对厄勒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这些充满了多民族交往历史的场域进行了宏观考察后,作者强调指出,未来的历史研究有必要将各民族"共享的记忆"或者更确切地说"分割的记忆"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2016年01期 No.145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39 ]
  • 以“中国话语”引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与发展——“2015中国海洋文化理论前沿:历史认知与当代发展”会议评述

    刘爽;

    "2015中国海洋文化理论前沿:历史认知与当代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海洋文化的总体认知、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中国海疆和岛屿问题的基本理念与认识、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书写、中国海洋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当代建设六个专题展开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

    2016年01期 No.14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69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

    刘佳;陆菊;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空间关联指数和ArcGIS趋势面地统计分析方法评价2003-2012年中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差异及演化特征,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处于0.701-0.833之间,整体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从区域层面看,热点区域范围缩小,而冷点和次冷点区域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南北方向上,总体呈现倒"U"型;东西方向上,变化波动较大。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环境治理投资等因素对我国各省市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同。鉴于此,提出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2016年01期 No.145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引用频次:101 ] |[下载次数:1620 ]
  • 现代农业法人制度理论研究进展评述

    张大勇;

    法人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业法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从农业制度变迁和农业组织经营模式演进的视角,对农业法人组织及其治理模式的有关理论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农业法人组织发展做了梳理。未来可在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外部制度供给方面继续深化研究。

    2016年01期 No.14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0 ]

法学研究

  • 污染防治法的经济分析

    王小军;

    环境污染源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原因在于社会关系的失范。从经济学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最优污染水平理论出发,应对环境污染的法律措施包括三种:(1)规范主体的排污行为,预防外部效应的产生;(2)建立受害人权利救济法律渠道,对外部效应引发的价值无偿转移现象进行纠正,实现矫正正义;(3)建立自然生态保育法律机制,恢复、改善自然的生态支撑能力。在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中,辅助性法律制度的作用在于为上述三种法律措施提供技术、信息方面的支持。现有的污染防治制度建构,基本依循上述思路展开。在环境经济学视野中,最优污染水平理论有助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效率价值。从法学角度而言,主体的权利具有层次性,作为基本人权的生命权、健康权,其价值位阶要高于排污主体的财产权。污染防治立法过程中,最优污染水平的适用范围应受到限制。当人身权保护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应舍弃最优污染水平,将人身权保护作为应对环境污染的目标。

    2016年01期 No.145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1 ]
  • 论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的竞合

    柳芃;

    作为担保物权的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对于担保债权实现、保障金融交易安全、促进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都是以动产为标的物的担保物权,在同一动产上会发生两种权利的竞合问题。为尊重当事人意志,充分发挥物的价值和效用,应当承认权利竞合而不应当禁止竞合。另外承认竞合对于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和交易成本,使其动产担保资源将得以更加充分利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确定竞合时权利的先后顺位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规则,而不宜采取单一的登记优先、设立优先或占有优先的模式,以便平衡和充分保护当事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

    2016年01期 No.145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41 ]

社会服务研究

  • “健全人的盲道”:关于盲道占用的社会排斥研究

    葛忠明;张忠海;

    盲道被占用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盲人群体的社会参与。然而从普通市民到政府部门似乎都对盲道被占这一现象"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致使盲道占用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改观。本研究发现,占用盲道的行为主体分别是政府、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普通民众,他们在盲道占用上有着各自的典型行为,而且其盲道占用行为总能被自我合理化。在发展主义话语体系支配下,政府、商家、普通民众在互动中相互配合,共同建立起一套社会排斥机制,致使盲道演变成了"健全人的盲道"。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社会治理,明确企业和民众的社会责任,处罚不良行为,才能真正尊重和保护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促进社会融合,使盲人群体出行不再障碍重重。

    2016年01期 No.145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2222 ]
  • 现状、进展及趋势:公共管理视角下关于我国城市社会养老服务研究的分析

    徐倩;周沛;

    我国近年来社会科学中关于城市社会养老服务的研究已进入瓶颈期,有必要梳理自21世纪以来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社会养老服务相关研究,以此为社会养老服务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在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大多研究数量大于质量;部分研究缺乏统一的话语体系和可以开展学术对话的研究框架;一些研究照搬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但对本土适用性缺乏客观检视。基于此,结合社会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反思并总结出未来值得研究的若干方向,重新构建"多层次"、以社区居家养老为核心的我国社会养老新模式。

    2016年01期 No.145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969 ]
  • 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推进路径探析——基于厦门市的研究

    巨东红;

    随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政府逐渐将公共服务的具体传递功能剥离,转而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等方式,继续承担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首要责任。厦门市青少年服务开展早,起点高,团委、社区居委会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负责服务传递的主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划,以及整合、有效的运行机制的支撑;形成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特定的原因,通过对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探索出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以便一方面通过专业服务满足厦门市青少年的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01期 No.145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2121 ]

语言学研究

  • 国家翻译实践伦理探究

    任东升;张玉凌;

    作为国家行为之一的国家翻译实践具有独特的伦理表现,既有对当下热议的忠实、差异、合作等翻译伦理关系的遵循,又有突破和发展。在国家翻译实践各主体的伦理关系中,爱国的伦理诉求是根本的,具有导向性,在爱国的伦理诉求下才会衍生出对他国"双重标准"的差异伦理及其内部事实上的合作关系。纵向来看,国家翻译实践的名义主体国家、组织主体国家级翻译机构、行为主体制度化翻译群落之间的伦理关系有其自身层次性和不同特点。

    2016年01期 No.145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081 ]
  • “归化—异化”大讨论:演变与反思

    徐德荣;姜珊;

    本文基于对八十余篇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术语的辨析、讨论中所持态度和研究所处层面三个角度对近二十余年归化和异化在我国的大讨论进行发展脉络的梳理和阶段划分,以期通过对归化和异化大讨论的反思,就我国翻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出尝试性建议,力图促进国内译学的健康发展。

    2016年01期 No.145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2289 ]

文学研究

  • 论新历史主义兴起之文化语境与理论意义

    卢絮;

    在名目繁多、杂语共生的理论批评时代,新历史主义能脱颖而出,并从最初的饱受争议和响应者众多,到世纪末的相对沉寂,再到最近几年来研究热潮的回归,证明新历史主义有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和适应时代和理论发展的能力。对于新历史主义兴起之初的文化语境的回顾和分析,挖掘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与当代意义,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运用这一理论。

    2016年01期 No.145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39 ]
  • 异域想象与文人观念:论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胡僧形象的色情化

    薛英杰;

    作为一个色情符号,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被色情化的胡僧与黑面、春药、房中术有着固定的联想关系。胡僧的身份定位非常模糊,其体貌描写和情节模式高度类型化。胡僧色情描写所涉及的密教及道教内容经常被混淆为房中秘戏。小说对胡僧色情形象的符号化建构,与藏传密教的内传并无直接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文人异域想象的结果。胡僧色情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是文人对外来宗教人士的警惕和被儒家文化所压抑的欲望。

    2016年01期 No.145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48 ]

中国海洋大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简介

    <正>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于2004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05年6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同时是"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海洋发展研究"依托单位。研究院下设综合研究室、海洋经济研究所、海洋管理研究所、海洋法律研究所、海洋政治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学校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政学院、文学与新闻

    2016年01期 No.14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 ]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