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 | 4 | 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钓鱼岛主权争执和东海划界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同时还涉及到台湾地区。因此,不得不研究和介绍台海对岸的相关研究。在此,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马英九博士及其相关研究。本文就笔者访谈,结合马英九博士论文《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一书,进行了综述,认为马英九博士的东海研究突破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钓鱼岛问题现状,从国际海洋法及其相关海洋划界的国家实践出发,探讨了岛屿的划界地位及其在钓鱼岛的适用问题,提出了钓鱼岛屿主权问题与东海划界问题相分离的观点;这一严谨而有开拓性的研究,与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构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在策略上绕过了主权之争,为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东海划界争端的框架,提供了法理依据、实现途径和有益补充。
Abstract:②《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于2008年6月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中方在东海有关问题上的一贯主张和立场没有变化。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具体内容详见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8/172215770630.sht ml。
③马英九:《钓鱼台列屿主权争议回顾与展望》前言,1996年台湾“爱盟”出版。
④从钓鱼岛主权争执至今,从历史角度论证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专著可谓汗牛充栋,相关论文更是数不胜数。仅以大陆的相关著作为例,按照出版时间顺序就有吴天颍先生的《甲午战争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1994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钓鱼岛问题纪事》(1996年)、日本井上清先生的《钓鱼岛:历史与主权》(1997年)、红旗出版社的《钓鱼台档案》(1998年)、张平先生的《钓鱼岛风云》(2000年)、鞠德源先生的《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辨》(2001年)和《钓鱼岛正名: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及国际法渊源》(2005年)。
[1]张植荣.钓鱼岛问题在台湾[J].国际论坛,2003,(1).
[2]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M].台湾:正中书局,1986.
[3]高健军.中国与国际海洋法——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0周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EB0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8/22/content_3391031.ht m.
[5]张香山.中日复交谈判回顾[J].日木学刊,1998,(1):47.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浦野起央,刘苏朝,张植荣:钓年台群岛(尖阁诸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C].励志出版社,2001.
[8]张植荣.日本有关钓鱼岛列屿问题研究评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1):101-102.
[9]林国炯等.春雷声声:保钓运动三十周年文献选辑[C].台北:人间出版社,2001.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993.5;D822.3
引用信息:
[1]张植荣.马英九博士及其东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No.98(03):18-2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