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 2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现代汉语中的"和谐X"构式固化特征较明显,能有条件进入变项"X"位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性质的成分以及一些特殊结构,从而形成了"和谐X"构式网络,共同体现着认知上对阐释对象某种参与者角色集合的凸显和角色之间互相协调的空间状态的构式义。而促使该构式形成的动因,既有构式本身发展的原因,亦有认知上的和语用上的原因。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hexie+x"has a clear and fixed feature in modern Chinese.What can act as variable"x"is mainly nouns,verbs and some 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adjective nature.They form a network of"hexie+x"constructions,which reflect cognitive salience of a participant set and spatial state of mutual coordination in roles.The construction is formed both for reasons of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tself,and for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reasons.
[1]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1.
[2]Goldberg·A·E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2003.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外国语,(3):1-11.
[5]沈家煊,R·W·Langacker.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1):12-201.
[6]沈家煊.有界和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7]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1.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9]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9-134.
[10]程丽霞.《频率与语言结构的显现》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2):175-179.
①由于该类较杂,在此仅仅将构式本身列出,不注明出处,原例来自CCL语料库和互联网。
②由于我们主要以考察CCL语料库为主和相关网站网页,所以在这个结构里的形容词和方位词各仅搜得1例,不排除还有其他形容词和方位词可以进入该构式,或者存在反证。
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仅仅将该词标注为形容词,这里将“和谐”一词分析为兼类动词和形容词可能更合适,主要是基于其后可以带宾语,其前可以受情态动词和疑问代词的修饰。形容词也可以带宾,但一般不可以受情态动词和疑问代词的修饰,例如不可以说“能白了头发”或“如何白了头发”等。
④这里涉及到语义集合的角色凸显的问题,比较复杂,且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故略去不分析,可参考下文。
⑤构件类别的第四大类可以看作古汉语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属于特殊子构式,因而不放在一起论述。
⑦这里的“C”为动结式的补语性成分。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H146
引用信息:
[1]李向华.“和谐X”构式认知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No.134(03):124-128.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