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旅游专题研究

  • 具身和偏好双重视角下滨海渔村游客旅游消费意愿研究——基于青山渔村案例的实证分析

    刘佳;郭辉;张翔宇;

    选择青岛市青山渔村为案例地,基于具身和偏好双重视角,探讨滨海渔村游客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及其结构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渔村游客的旅游消费意愿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意向和支付意愿两个维度。具体而言,旅游者—环境契合度正向影响旅游消费行为意向,且原真性感知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旅游消费行为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身体体验和原真性感知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旅游消费意向的正向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游客对滨海渔村旅游具身体验属性的选择偏好和支付意愿的排序为操作管理、身体感觉、环境功能和原真性感知,且个体的旅游偏好特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的显著影响;由于旅游地具身属性间的互补与替代效用,游客对不同属性组合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滨海渔村在构建具身情境与旅游属性组合方面激发游客消费意愿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No.206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1 ]
  • 舟山群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交互影响研究

    周彬;傅为;周恒玺;

    科学评估海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交互影响,是海岛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本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和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舟山群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的耦合类型、解耦路径以及未来演化趋势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表明:除新冠疫情导致的短期波动外,舟山群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逐步上升至中度协调;旅游经济指数和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强脱钩与弱脱钩交替出现态势;预测时段内的舟山群岛旅游经济和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将稳步提升。本研究深化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可为海岛可持续旅游与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No.206 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5 ]

海洋发展研究

  • 海洋新基建“三网”推动“四化”机制研究

    许正中;马德隆;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引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先驱,在海洋领域需要大力培育发展适合海洋特点的海洋新基建。海洋新基建的内涵在于培育海洋能源网、海洋信息网、海洋物联网(“三网”),其外延在于实现海洋农业现代化、海洋工业现代化、海洋服务业现代化和海洋经济治理现代化(“四化”)。通过研究海洋新基建“三网”推动“四化”的影响机制,分析要素配置效应、结构演化效应、融合协同效应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海洋新基建“三网”产出对“四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二是海洋新基建“三网”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结构演化效应、融合协同效应,进而对“四化”水平有显著正影响;三是“三网”高水平省份推动“四化”促进作用最强、低水平省份促进作用最弱,北部海洋经济圈“三网”推动“四化”促进作用最强、南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最弱。

    2025年03期 No.206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 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沈金生;张园园;

    调动公众关注蓝色碳汇是海洋城市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陆海统筹的新举措。基于百度搜索指数测算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使用2011—2021年我国53个地级及以上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显著影响沿海城市碳排放强度,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越高,沿海城市的碳排放强度越低,该结论经缓解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公众对蓝色碳汇问题的关注在生态方面强化了政府环境规制,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在能源方面推动了清洁能源开发,优化了能源结构,推进沿海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降低。(3)异质性分析表明,公众蓝色碳汇关注度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环渤海经济区、环境信息公开城市和面临较强环境约束的沿海城市中表现更强。

    2025年03期 No.206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公共政策与治理专题研究

  • 知识管理视角下公共政策征求意见的过程与逻辑——以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为例

    吴宾;赵静;邢其真;

    公共政策征求意见不仅是保障决策科学民主的关键环节,也是地方政府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场域。既有研究相对忽视了地方政府开展公共政策征求意见的知识管理效应及其机制。基于W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征求意见过程,研究提出了公共政策征求意见的知识管理新解释。(1)征求意见“前阶段”开启知识生产窗口,意见承办部门回应上级政策并运用行政知识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中阶段”将科层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纳入知识管理场域,不同类型知识竞择融合推动政策知识再生产;征求意见“后阶段”以合法化审查检验知识管理成效,实现知识的转化运用。(2)公共政策征求意见的知识管理逻辑在于知识生产环节决策部门的注意力聚焦机制、知识再生产环节多主体的压力—激励机制、知识运用环节上级政府的意义建构机制。(3)公共政策征求意见过程实现了政策“地方化—协同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的知识管理效应。

    2025年03期 No.206 5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1 ]
  • 目标框架对一线公务员规则遵从意愿的影响——基于应急场景的调查实验研究

    张书维;廖泽舜;胡鑫雅;

    一线公务员在应急处突中往往面临规则遵从与应急需求的矛盾,分析该群体的应急规则遵从行为机制是提升基层应急治理效能的重要命题。在行为应急管理的视角下,本研究选取目标框架作为助推工具,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226+228)探索改变既定规则的表述方式对一线公务员应急遵从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时间紧迫性和应用一致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目标框架能够有效提高一线公务员的应急规则遵从度,积极与消极目标框架对规则遵从的助推作用均显著强于无目标框架组。此外,时间紧迫性和应用一致性的调节作用显著:高时间紧迫性削弱目标框架对规则遵从的助推效果;高应用一致性则会强化这一助推效果。在基层实践中,需要综合采取正反激励措施促进一线公务员的应急规则遵从意愿,目标框架助推的运用也需要结合实际治理情境。

    2025年03期 No.206 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6 ]
  • 区块链赋能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耦合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满小欧;杨扬;张雷;

    伴随着“数字化、精细化与链上服务自动化”区块链技术理念的发展,如何重构与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成为亟待探索的新兴议题。通过构建“区块链+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从信息互信、资源互信与制度互信凸显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利用联盟链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资源、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的耦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供给。该模式以基础支撑平台、区块链应用平台、养老服务管理与服务监管的应用层以及智能应用终端的“四大板块”为平台依托,以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社区养老服务子系统以及社区养老服务操作系统的“三大子系统”为技术支撑。未来应从制度设计、服务优化、职业化从业者培育等路径出发,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发展。

    2025年03期 No.206 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02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制造企业生产绩效的影响研究

    柴寿升;陈永霖;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其微观经济效应尚待科学评估。基于2008—202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绩效,处理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1.2%,在采用PSM-DID、变量替换及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2)政策通过技术创新激励与环境信息披露双路径发挥传导作用;(3)非国有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是国有企业的2.7倍,中小规模企业政策效应较中大规模企业高71.4%,且非重污染行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的效应更为明显,凸显产权性质、组织柔性、行业特点与区域差异对政策响应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创新补偿与信息传递双维度拓展环境规制的微观效应研究,提供了“波特假说”在新兴市场中的实证证据,并为优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执行路径、强化企业绿色转型激励提供决策依据。

    2025年03期 No.206 10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2 ]
  • 数字化鸿沟与城乡代际流动差异——基于数字化接入层面和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差异视角

    徐藜洋;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鸿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深刻影响着城乡代际流动。基于数字化接入层面和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差异视角,探讨数字化鸿沟如何影响城乡居民的教育投资、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积累,从而在代际流动性方面造成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数字化技术的获取和使用水平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庭因拥有更高的数字化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能够为子代提供更多的教育投资和职业发展机会,而农村家庭则因缺乏数字化接入及相关资源,面临较大的发展挑战。因此,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与教育资源配置,是推动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025年03期 No.206 11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1 ]

政治与法律研究

  • 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诉讼形态研究

    宋春龙;

    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具有“对外给付完全性”和“对内追偿单向性”特征,集中表现其与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及补充责任的区别。对于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诉讼形态的确定,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研究者以权利人诉权与法院职权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多种观点。案例分析表明,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诉讼形态呈现多样性,缺乏可适用的规则,诉讼形态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法官的职权判断,违反了程序安定性原则。因此,有必要改变现有做法,以责任认定程序和责任实现程序的二阶化构造来应对此问题:前者发挥查明事实、提供程序保障的功能;后者发挥保障权利人受偿、便于责任人追偿的功能。具体来说,在权利人起诉全部责任人时,成立必要共同诉讼;在权利人起诉部分责任人时,追加其他责任人为被告或第三人。

    2025年03期 No.206 13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2 ]
  • 商业银行在企业集团资金归集中的审查义务及法律责任

    丁建安;马欣然;

    企业集团的资金归集虽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容易与子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相冲突,甚至成为母公司侵吞子公司尤其是上市子公司财产的通道。在现行法中,除2018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外,对企业集团资金归集行为直接加以规定的规范并不多。为保护子公司尤其是其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在签署相关协议前,商业银行应对母子公司间资金归集协议的合意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关注子公司内部决议的形成过程、中小股东的表决意见;在资金划转完成后,商业银行应向审验机构如实反映子公司账户情况。在责任承担方面,商业银行若故意配合或默认母公司侵权行为,应与母公司就中小股东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全额连带赔偿责任;当商业银行的主观过错只是疏忽大意时,其应承担比例连带责任。

    2025年03期 No.206 14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