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极地问题研究

  • 论南极条约体系关于南极争端的解决机制

    郭红岩;

    《南极条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南极的法律地位,但其第4条冻结了各国的南极领土要求,使各国关于南极领土的争端逐渐缓和并搁置下来。从1959年至今,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逐步建立,为各国南极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适用,因其没有明确与南极条约体系的关系,使本来平静的南极又动荡起来,各国在南极活动过程中除了可能的关于南极条约体系解释和适用的争端,还潜藏着因南极领土主张国对南极海域主张"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引发的争端。本文着重分析南极条约体系对南极争端的解决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完善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争端解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03期 No.16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350 ]
  • 加拿大小特鲁多政府北极安全战略新动向研究——基于加拿大2017年新国防政策

    郭培清;李晓伟;

    加拿大小特鲁多政府上台以来开始逐渐调整哈珀政府时期的北极政策遗产,重新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与对话,强调多边合作的重要性。2017年小特鲁多政府颁布的新国防政策大幅度减少"主权"一词的使用频率,转向重视北极非传统安全。新国防政策呼吁通过多种举措,监测加拿大北极地区,改善北极地区的通讯状况,增强武装部队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小特鲁多政府北极安全战略的新动向,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深化与加拿大的双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3期 No.160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19 ]
  • 联合国与南极条约体系的演进

    王婉潞;

    南极治理是国际合作与国际博弈的新议题,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9年以来,南极条约体系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南极条约》诞生之初,南极条约体系属于南极条约协商国小集团治理的俱乐部机制。然而,在国际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三世界试图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性机制替换俱乐部机制。这两种机制的竞合导致南极条约体系发生沿着自身发展逻辑难以解释的变化,并促成当今南极治理的局面。南极条约体系的演进为中国参与南极提供启示,中国应谨慎使用"人类共同遗产"概念,注重南极环境保护宣传,支持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南极治理。

    2018年03期 No.16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857 ]

海洋经济

  • 基于ISM-AHP的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影响因素研究

    付秀梅;刘亚萍;徐宇哲;姜姗姗;

    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从海洋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产品自身、消费者需求、政策保障、技术水平五个层面确定26个影响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的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影响因素的四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制约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13个直接要素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供给、品牌知名度、政府扶持力度、替代产品威胁四个因素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的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0.2894、0.1776、0.1663和0.1027。针对研究结果,从市场供给、营销推广、政府扶持、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8年03期 No.160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801 ]
  • 基于成本法和收益法的海域价值评估研究——以山东荣成某海带筏式养殖海域为例

    宋协法;燕鹏;黄志涛;董登攀;

    为研究成本法和收益法在我国海域价值评估中的实际运用,论文选取了山东省荣成市一宗海带筏式养殖海域为案例,利用成本法和收益法详细测算了该宗海域的价格。研究表明,成本法和收益法适用于海带筏式养殖海域的实际评估,该宗海域在评估基准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时的价格分别为138.23万元和131.13万元。当前我国海域评估的理论方法尚不完善,本次研究探讨了成本法和收益法在海域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并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域评估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018年03期 No.16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730 ]

海洋社会学

  • 从“技艺”到“记忆”——论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的功能转化

    崔凤;徐霄健;

    作为海岛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特殊"适应策略",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技艺"到"记忆"的功能转化,即从服务于传统小农社会里维持生计的渔业生产功能转化成现代社会里人们集体记忆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在变迁过程中,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面临着渔村社会结构转变与现代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的双重压力,功能转化也侧面反映了与之相关的利益群体内部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早期木帆船制造技术提高了当地的渔业生产力,并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但随着海洋实践转型,其技艺本身的实用价值也逐渐淡化。因此,长岛木帆船制造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适应策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适应、不适应、再适应三个发展过程。

    2018年03期 No.16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19 ]
  • 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莱州市三山岛村海神庙的个案研究

    王新艳;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复苏,各地庙宇纷纷重建。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的空间载体,海神庙的重建意味着村落公共空间的重塑。重塑后的公共空间成为村落空间中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交汇的核心,也成为村民家族内部权力、本地村民与外地人、民众与基层组织或国家之间互动交流并实现村落群体认同的公共空间。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正是理解海神庙在社会的现代变迁中能够获得持续生命力并得以传承的内在原因。

    2018年03期 No.16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53 ]

海洋管理

  • 我国沿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时空动态演变格局研究

    杨杨;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是陆域经济社会活动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本研究以"时间和空间"为切入点,按照"过程-格局-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56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时空动态演变格局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甄别不同区域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探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路径选择。从时间过程上看,变异系数揭示出56个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污染差异较为显著。从空间格局上看,空间自相关系数表明沿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程度与地理相邻城市具有正向的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关系,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从核心影响因素来看,局部变量"人均第二工业产值"、"人均第三工业产值"、"人均工业污水排放量"和"人均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回归系数并不是区域内的某种"平均",而是在56个沿海城市各不相同,表现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2018年03期 No.16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06 ]
  • 近年来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背景、制度设计与局限

    王竞超;

    近十几年以来,在首相官邸职能不断强化、原有机制弊端日益凸显等背景下,日本大力推动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力图将首相官邸确立为新的主导方。为了实现这一转型,日本政府进行了严密的制度设计,完成了决策机构与法律体系的双重构建。在决策机构上,日本政府建立了海洋政策本部,并与各省厅共同组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体系。而在海洋法律方面,日本政府于2006-2010年渐进地完成了以《海洋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尽管革除了原有机制诸多弊端,但因政策制定能力有限、族议员与利益集团等势力的牵制、片面迎合国家右倾化政策等原因,新的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总体上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日本海洋政策决策机制的转型将明显扩大以安倍为核心的首相官邸权力边界,对日本在钓鱼岛、印太战略、南海等重要涉海议题上的政策走向以及未来的亚太安全局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018年03期 No.160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27 ]

海洋文化

  • 刊烙油饰:清代出海帆船的船籍身份(1644~1840)

    朱勤滨;

    清朝沿用前代未成体系的刊烙油饰船只管理办法,经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逐渐成型定制,随后一些修订强化举措不断补充。清朝推行刊烙油饰规制,主观意愿是为了管理辨识出海船只,推行过程因不时弱化,呈现反复重提的特征。在不同省份,规制执行的力度,规则与标准的设定还存在差异。清前期推行刊烙油饰这项基本规制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其成为官方与民间普遍认同的模式,构筑起出海帆船的船籍身份体系,对船只出海管理、海上识别与航行秩序都发挥效用。

    2018年03期 No.160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9 ]
  • 新大陆发现之前中国与美洲交流的可行性分析

    李浩;

    中国与南、北美洲之间各有一条岛链相连,岛屿之间距离大都不过几十公里,伴随着通往美洲的洋流和风带,古代帆船航行约3个月即可到达。从《后汉书》始中国就有对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的记载。波利尼西亚人至少在13世纪就已东渡美洲并成功引进美洲作物,而在14—15世纪美洲主要作物也开始在中国方志、本草等书籍中大量出现。故美洲主要作物或许并不是在新大陆发现后传入中国,而是至迟在14世纪通过波利尼西亚就已传入,在新大陆发现之前中国与美洲交流存在可行性。

    2018年03期 No.16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49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从“被治理”、被动参与到积极重塑

    贺鉴;王璐;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大致经历了"被西方国家治理"、被动参与到积极重塑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被排除在治理体系之外,只能被动接受西方国家的治理安排。直至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才真正开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步伐。此阶段中国虽然通过一些国际组织逐步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积极地参与并开始重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治理模式有本质区别,中国输出了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新型经济治理模式,构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跻身国际公共物品积极提供者之列,并通过经济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

    2018年03期 No.160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90 ]
  • 城市旅游网络下社会资本、旅游创新与旅游绩效的关联协调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石建中;董江春;

    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城市旅游网络下社会资本、旅游创新与旅游绩效的协调发展已成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下社会资本、旅游创新与旅游绩效的关联问题实施三系统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就社会资本、旅游创新与旅游绩效各子系统的评价值而言,一方面,城市间表现差异明显,反映了城市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同一城市的表现也存在高低混合的状况,表明城市旅游网络内的成员各具优势和劣势,既有进一步释放经济能量的潜能,也有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的不足之处;社会资本相对滞后与旅游创新相对滞后是造成多数城市旅游子系统间耦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当前省内多数城市旅游绩效主要依赖于社会资本,缺乏与旅游创新地有效关联;三系统耦合失调较为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省际边缘。积累与优化社会资本、促进旅游创新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

    2018年03期 No.160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31 ]
  • 基于CiteSpace5.0的我国定制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张亚利;马秋玲;

    定制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趋于成熟的产物。以1997-2016年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定制旅游研究的226篇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图。结果表明,国内定制旅游研究自2010年后成果逐渐丰富,但发文期刊权威性较弱,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合作不足,专业研究团队尚未形成;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定制营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定制旅游的发展、旅游体验视角下的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的定制化服务以及奖励旅游等方面;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三个阶段,由关注旅游体验与定制营销到研究旅游企业定制服务及奖励旅游,再到定制旅游等多领域研究。

    2018年03期 No.160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965 ]

法学研究

  • 共享单车地方立法研究——以立法模式选择为视角

    陈书全;王开元;

    共享单车的迅速普及已成为我国传统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共享经济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兴业态形式,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在解决传统公共交通覆盖盲区问题的同时,也催生了城市治理和法律责任领域中的诸多新问题,而立法的缺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制度性根源。比较分析各种立法模式的优劣,选择合理适当的立法模式,并通过相应立法填补法律空白,构建完善的业态法律规制体系,为共享单车经济管理、经营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根本保障。

    2018年03期 No.160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986 ]
  • 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参与式预算的分析视角

    程国琴;

    现代财政制度核心的价值追求是:理性、民主、法治、效率。参与式预算是协商民主在财政领域的具体实践,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连接,集聚了财政制度的社会监督力量,有助于财政制度的改革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推进。预算法不仅应当对政府限权,还应该对公民确权。新预算法在限权方面确实有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在确权方面还有待加强。将预算参与权融入预算的各个环节,不仅优化了政府的治理模式,还回应了财政为民的宗旨。

    2018年03期 No.160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88 ]

语言与文学研究

  •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减退成因的扎根理论分析

    张蔚;丁安琪;

    以193份来华留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减退回溯性作文为材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出导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减退的13个因素,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建立二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扎根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二语自我差异在学习者二语学习动机减退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二语学习动机减退发生的核心过程,是由二语自我变化产生的二语自我差异问题,通过学习者认知因素的中介作用,导致学习者二语学习期望价值降低的结果。通过二语自我差异问题类型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减退。

    2018年03期 No.160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2455 ]
  • 新时期儿童幻想小说的现代性反思

    朱自强;李琦;

    面对"极度"之处的"现代性",新时期儿童幻想小说积极地回应和反思着现实:一方面,显示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试图重建生存之"腹地";另一方面,则着眼于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前现代的回望与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的调和中,期盼着和谐、完整的"自身"。同时,儿童幻想小说因"幻想"味特殊的配方,在反思和重建现代的构想中,显示出其作为一种方法的特殊性。

    2018年03期 No.160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29 ]
  • 中国学界的日本反战文学研究

    张小玲;

    中国研究界对于日本反战文学的关注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经过世纪之交对日本反战文学是否存在的争论之后,在新世纪取得了实质性研究进展。在现阶段,研究者不应该只停留在价值判断的层面,探究日本反战文学复杂形态的内涵与原因才是研究的重点所在。日本反战文学这一课题的理论核心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研究者应该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并在宽阔的东亚文化视野之下,思考日本反战文学的实质、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8年03期 No.160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8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