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极地问题研究

  • 中美北极合作:机遇窗口、误解迷思和未来前景

    潘敏;Henry P.Huntington;

    北极地区的治理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作,但目前在中美关系处于低谷、北极安全形势恶化和“双北极”的背景下,北极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12月,“第七届中美北极社会科学研讨会”的召开传达出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与会专家学者在中美两国已有北极合作的基础上探讨今后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利用、北极经济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可能的合作以及合作的阻碍因素,并就“特朗普2.0时代”下中美北极合作的未来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与展望。主要观点有:中美两国在北极治理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机遇,但美国高估了中国在北极的作用并误判了中国北极战略的意图,这些误判有些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有些是出于故意曲解;有部分学者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中美关系的发展持悲观态度,但认为“北极新例外论”(中美北极合作)的发展有一定的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非国家行为体、“二轨外交”和务实合作在推动中美北极关系发展方面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2025年02期 No.20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6 ]
  • 挪威对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政策的调整:动因与特点

    朱燕;

    2024年5月31日,挪威政府发布了《斯瓦尔巴群岛白皮书(2023—2024)》。与2016版的白皮书相比,此版在优先任务、国家控制、人员和货物管理等方面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挪威对混合威胁感知的增加、外界对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关注度的提升、挪威公民在群岛总人口中占比的下滑以及气候变暖的影响。新白皮书呈现出安全化、排他性和针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中短期将继续保持甚至进一步强化。这些变化势必对挪威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斯匹茨卑尔根群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各方关注与研判。

    2025年02期 No.205 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2 ]
  • 英国北极政策的演变进程、利益考量及对我国的影响

    陈奕彤;张明丹;吴竞超;

    英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其北极政策的演变进程及北极事务的参与活动均反映出鲜明的利益导向属性。国防安全、国内外局势与利益追求的可持续性是英国北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对比分析中英既有最新北极政策可以发现,在北极事务参与上,两国均提倡尊重、合作和可持续,但在对北极的态度及北极事务参与指导思想上有所差异。利益导向下的英国新北极政策可能压缩我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外交空间,增加“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难度。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造法进程,重视北极科学外交,从经济、政治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确保“冰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利推进。此外,应加强对我国在北极地区安全利益的关注,适时更新和完善我国的北极政策,从而应对英国新北极政策发布可能带来的挑战,更好地维护与追求我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025年02期 No.205 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4 ]

海洋发展研究_邮轮旅游专题研究

  • 极端天气下的邮轮游客风险感知与保护行为意愿研究

    叶欣梁;汪甜甜;孙瑞红;

    极端天气对邮轮旅游构成了航行安全隐患与行程变动风险,威胁游客的生命安全与旅行体验,甚至影响到邮轮旅游行业的形象、声誉及可持续发展。依据风险感知理论、保护动机理论、S-O-R理论,以对367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为基础,系统探究了极端天气情境下游客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对邮轮旅游保护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游客风险感知对其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总体态度呈负向影响,尤其是功能服务风险感知在风险感知各维度中对总体态度与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总体态度在风险感知对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对保护行为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媒体使用在塑造游客认知和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调节风险感知对保护行为意愿的直接影响,还影响总体态度在两者之间的中介过程,这凸显了数字媒体在风险信息传播中的杠杆效应。研究突破传统单一维度风险分析的局限,构建了包含媒体调节变量的整合行为模型,为邮轮公司建立“风险预警—媒体干预—行为引导”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提升极端天气下旅游安全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02期 No.205 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3 ]
  • 邮轮游客情绪及其与邮轮产品属性的关系研究——基于国际游客的在线点评分析

    张智玮;陈嘉玲;孙晓东;

    随着邮轮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游客更倾向于通过在线方式分享自身的真实感受与经历体验。利用Python 3.1爬取邮轮评论家网站邮轮游客在线评论数据,通过词频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旨在识别出邮轮游客情绪特征与类型,测度情绪PAD程度,并挖掘引发游客情绪的邮轮属性。研究发现,邮轮游客情绪可以划分为love(爱)、joy(快乐)、surprise(惊喜)、anger(愤怒)、sadness(悲伤)、fear(恐惧)六个维度,产生的情绪在愉悦和优势程度上的差异较大,在唤醒程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且唤醒程度均相对较高,喜爱、快乐是邮轮游客产生的主要且重要的情绪类别。邮轮旅游在整体上能够给游客带来正面的情绪体验,其中,餐饮是游客情绪反应最强烈的邮轮属性维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参考性建议。

    2025年02期 No.205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6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基金公司股债双持与企业税务筹划

    王垒;程晓婷;沙一凡;

    利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探究基金公司股债双持这一新型治理模式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同时持有股权和债权的基金公司会修正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该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股债双持的基金公司能够内部化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其治理作用在股权质押更为严重和债务违约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路径分析显示,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和实地调研次数,是股债双持的基金公司修正企业税务筹划行为的主要渠道。此外,在税收管控程度较低和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中,基金公司股债双持更能发挥对企业税务筹划行为的修正作用。本文丰富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角色的相关研究,并为相关部门完善税收监管制度、助力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205 6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0 ]
  • 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创业板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宁靓;杨艺;马美玉;

    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作为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融资机制之一,其运作效果一直饱受争议。基于我国创业板制造企业数据,研究了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质量间的关系,考察了管理者权力和市场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二者的联合调节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区金融发达程度及地方政府创新偏好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参与有效促进了创业板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管理者权力与市场竞争分别抑制和强化了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市场竞争和管理者权力具有联合调节效应,即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管理者权力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质量正向关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在金融欠发达和政府创新偏好较弱地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2025年02期 No.205 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6 ]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世界儿童文学批评研究

  •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世界儿童文学批评研究”专题导语

    张生珍;

    <正>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和理论遵循。紧密围绕中国当下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并以此为导向来甄选和应对研究对象,成为实现中国文化主体性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在此背景下,构建中国外国文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务必摒弃那种脱离实际或是盲目追随外国理论、沦为他人思想附庸的错误做法。

    2025年02期 No.205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 论跨国转向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术体系的建构

    徐德荣;江建利;

    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术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百年征程中代表性理论成果,建构具有深刻性、系统性和工具性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体系,促进中外对话与互鉴,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文学研究的“跨国转向”为视角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已经构建起以“儿童本位”为基石,以本质论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范式、“三重目光”和“三重证据法”等方法论为特色和代表的中国自主原创的学术体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形成的自主学术体系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儿童文学相关领域中的紧迫问题,而且可为世界儿童文学研究探讨儿童文学的核心问题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路径,有着重要的对外传播价值。

    2025年02期 No.205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7 ]
  • 当代英国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书写与伦理教诲

    刘晓书;张生珍;

    文学常常被当作传递法律理念的重要工具,而以12—18岁的青少年为主人公的当代英国成长小说更是借助法律书写来传递伦理教诲思想。通过描述审判场景、展现法律程序和分析法律规则,英国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主题书写一方面旨在教育儿童尊重法律,使其认识到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启迪青少年读者重新审视法律,分析法治、正义与权力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赋予青少年纠正与改变法律不公的责任和期望。研究参考中国学者提出的话语范式,对成长小说中的法律书写及其蕴含的思想展开对话与互构,进而揭示英国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深刻而复杂的问题。

    2025年02期 No.205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6 ]
  • 当代美国青少年科幻小说中的后人类生命政治研究——以《蝎子之家》系列为中心

    刘江;曾琢;

    当代美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家南希·法默的《蝎子之家》系列可谓青少年文学的后人类生命政治宣言。马特作为科技与人性相混杂的后人类存在,承载了人们对技术追求的狂热与忧惧。这一矛盾现象映射出后人类主义仍囿于人文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框架中。人类与后人类之间形成新型二元对立关系。借助生命政治理论,通过细致考察马特对后人类生命困境的种种僭越,深入挖掘作品如何解构极权统治对赤裸生命的不断生产,以及对后人类技术身体的主体性进行建构。在深度追问后人类语境下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意义后,尝试构建尊重他者生命价值的后人类生命伦理观念,超越人类制造生命差异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

    2025年02期 No.205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3 ]

政治与法律研究

  • 被监护人侵权责任主体和诉讼被告地位的反思——兼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构建

    刘文勇;蔡舒琳;

    当前,我国被监护人侵权责任领域的民事实体法规则规定,由监护人承担全部侵权责任,并以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优先支付赔偿费用作为补充。然而,这一规则既忽视了被监护人作为侵权行为直接实施者的核心地位,又错误地假设了被监护人缺乏承担侵权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民事程序法规则存在矛盾:被监护人侵权诉讼中要求将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作为共同被告以形成必要共同诉讼,但这种安排有违必要共同诉讼的成立条件。相应地,在司法实践中对被监护人侵权诉讼中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及被告的确定也较为混乱。鉴于此,有必要重视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在司法审判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构建自然人侵权责任能力制度完善被监护人侵权的责任归属规则。同时,在程序法层面,应根据被监护人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侵权责任能力确定相应被告,以实现责任主体与诉讼被告在体系与逻辑层面的自洽。

    2025年02期 No.205 12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3 ]

  • 海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

    <正>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始于2004年春季学校批准成立校级研究机构儿童文学研究所(2021年更名为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团队于2016年被确定为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非涉海重点研究团队之一。首席专家朱自强为二级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会长,第18届国际格林奖获得者。团队现有成员13人,其中教授3人,博生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

    2025年02期 No.2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