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福;陈卓;陈雪;陈霄;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共建的不断发展,诸多文献从多层次和多角度探究了"冰上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而"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开发密切相关,所以将北极航线开发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联作为切入点,探索其研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环北极国家及域外国家有关北极航线开发利用的政策和实践、北极航线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两者关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对现有研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目前对北极航线开发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研究领域范围较广、研究成果集中丰富、研究方法各具特色、研究理论较扎实但一些领域研究仍不够深入、缺乏量化模型支持以及研究理论缺乏系统性等特点。进而提出在研究视角、内容、方法及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
2019年02期 No.16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26 ] - 谢晓光;程新波;李沛珅;
北极理事会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在北极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合作机制,对北极国际合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北极理事会作为政府间合作的高级论坛仍存在排斥域外国家、自身存在功能性缺陷以及内部矛盾难以解决的困境;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有关北极国际合作的条款缺失、修改困难和涉及北极地区条款表达模糊而缺乏权威性等方面的不足;此外,美国北极政策走向不明、北极地区竞争加剧和北极问题多样化也使得北极国际合作前途不明。现有的国际合作机制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难以为北极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对于北极国际合作的重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克服目前北极国际合作中的存在的弊端,为北极域内外国家参与北极国际合作提供平台,以国际合作来缓解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压力并改善合作环境。在北极国际合作机制重塑的过程中,各国若利用好"冰上丝绸之路"这个合作平台,在努力整合北极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共同塑造符合北极地区未来发展的合作机制,官方与民间外交相结合、促进多种合作方式协同进行,将会促进北极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019年02期 No.166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833 ] - 杨松霖;
应对气候变化是美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美国北极气候治理过程中,联邦政府、阿拉斯加州、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等都参与其中,并在治理目标、议题认知以及治理手段上体现出诸多特点。特朗普上任后,气候议题在北极事务议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美国北极气候治理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美国北极气候治理的开展仍将以维护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为核心原则。未来,美国内利益集团与联邦政府围绕北极气候问题的博弈难以回避。美国北极实践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较大压力,中美北极气候合作的开展亦将受到冲击。
2019年02期 No.166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6 ] - 刘惠荣;马丹彤;
难民的大量涌入给环北极地区的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五个国家带来重重困难与矛盾。考察北欧五国难民问题的历史与由来,分析北欧五国难民问题处理的现状与难点、矛盾与困惑,可以发现,北欧五国国家对待难民问题立场正在经历从人道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变化,通过法案阻碍难民流动与限制难民权利,北欧五国难民问题处理的国际合作处于矛盾与困惑之中。北欧五国难民问题处理的国际法依据包括:坚持国际法的协商与合作精神,把新主权观适用于北欧五国难民问题的解决,建立以国际法为主、政治磋商谈判为补充的治理模式。
2019年02期 No.166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33 ] - 罗毅;夏立平;
韩国位于亚洲通往北冰洋的咽喉,自九十年代起,韩国以极地科考为战略出发点,结合自身经贸优势,充分利用大国矛盾,在北极航运、资源开发、规则制定、科研和人文交流方面为其中等强国战略服务,近期更将对外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北极开发上。中韩同为重要的北极治理参与国,应在北极科考、技术引进、开发航道、设施保障全方位合作,成为冰上丝绸之路开发的伙伴。
2019年02期 No.166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81 ]
- 纪建悦;李艺菲;
本文运用EBM-GML方法,以沿海10个省份2008-2015年数据为样本测算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技术进步,并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绿色技术进步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推广因素和规模因素是促进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而与技术形成相关的科教投入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2019年02期 No.16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618 ] - 张樨樨;高紫琪;
系统解析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人才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能力的内在关联,通过海洋产业资源优化适配,持续优化海洋人才生态环境,确保海洋人才效能续航。研究发现,2006-2015年,广东、江苏、河北等省市海洋人才生态环境发展能力与环境现状错位,人才环境良好的省份存在环境提升乏力风险。海洋三产在GOP中的占比越高,海洋人才生态环境发展能力越强,海洋二产占比过高将弱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投入、涉海就业人数对环境发展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涉海出口依存度为负向影响因素。秉承"压二提三"思路,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开辟出体现区域特色的海洋人才生态环境涵养力提升路径。
2019年02期 No.166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3 ] - 于千钧;陶永朝;慕永通;
文章首先采用净现值估价法实证分析了海洋酸化对中国贝类产业经济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经济风险随海洋酸化程度加剧而增大;在好、中、差三种情况下,损失呈几何级增大;按2%、4%和5%的折现率,未来产业分别会面临142.47亿美元至2 585.96亿美元、395.74亿美元至7 183.21亿美元、633.18亿美元至11 493.14亿美元的现值损失。随后建构了微观经济模型,根据其蕴含的内在机理发掘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进而指出施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虽然不能消除海洋酸化对贝类产业经济的负面影响但可以减轻损失。最后建议政策制定应同时考虑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
2019年02期 No.166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404 ]
- 伊涛;
就当代中国的婚姻缔结来说,法律趋向于把它定义为个体化的私人事件,意在确保当事人享有婚姻自主权,习俗则把它定义为关联于家人和家务的家庭事件,意在应对家庭关系和家庭事务的处理。两种定义的纠葛与融合凸显着中国式结婚具有三方面特征。其一,在中西的层面上,通过外来法律本土化,鉴取西方的观念和制度,用以型塑中国法律关于婚姻缔结的定义,凸显着中国式结婚的制度来源特征。其二,在古今的层面上,历经社会转型的损益,存在着源远流长的持久性观念,用以描述习俗关于婚姻缔结的定义,凸显着中国式结婚在本土的跨时代的规律性特征。其三,在古今中西的双重维度中,关于婚姻缔结的两种定义有所融合,凸显着中国式结婚在当代的特定时代特征。
2019年02期 No.166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71 ] - 孙哲;
矿业制度变迁引发产业矛盾变化,使得行政调解无力应对新型纠纷,亟待转型,转型的基本方向是鼓励调解组织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矿业市场制度,能够降低转型成本,引导调解转型方向;通过变革矿业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转型收益,推动调解转型进程;通过重构矿业法律制度,能够完善市场准入、维持竞争秩序、规范诉调对接、明确收费标准,激励调解组织开展竞争。
2019年02期 No.166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1 ]
- 王颖;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性的获取方式成为普通的常规性方式,视觉性的文学样式——动漫文学风靡起来,尤其是来自日本的动漫文学。日本动漫文学题材丰富,知识性强,场面唯美,群体针对性强,角色形象亲民,塑造了一系列非传统的"模范"类型。它不加评判的"无倾向性"更易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继而对其语言、生活方式、审美以及价值观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会集中表现在语言层面中。纵观当今网络流行的热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日本动漫文学,这些词语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词语、角色语言、生活方式词语和价值观词语以及次生文化词语等方面。
2019年02期 No.166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80 ] - 王元伦;
中韩两国作为隔海相望的友好近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合拍片的创作是彼此文化艺术领域交流的主线。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分析,中韩合拍片在合作的过程中,呈现出文化差异的冲突与文化融合的指向的双重表现。针对中韩合拍片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发展进程、文化亲缘性认知、影视艺术创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两国应该加强文化的交流、拓展影片的跨国叙事思维、推动影片的深度合作,使其成为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成功影像实践。
2019年02期 No.166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12 ] - 宋文婷;任锋;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各国各民族间文化融合与冲突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人类需要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深刻思考,并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未来发展意识。文化交流传承是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而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更为世界文明多样性架设交融互鉴之桥,为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韩国自从1998年确立"文化立国"方针以来,在20年间摸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模式,"韩流"之风吹遍世界。
2019年02期 No.166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