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一带一路”研究

  • 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内外环境与优化路径

    王晨光;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深远。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内外环境比较复杂:其商界、学界以及政界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不乏理性声音,这是内部驱力;蔡英文上台后大肆推行"台独"政策,这是内部阻力;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参与表示欢迎并已有所安排,这是外部拉力;美日对两岸关系接近一直予以阻挠,这是外部压力。受这四方面力量的影响,台湾当局在这一问题上一直首鼠两端,踌躇不前。因此,两岸应有针对性地从调动内部驱力、抑制内部阻力、增强外部拉力和缓解外部压力等方面入手,优化台湾参与"一带一路"的内外环境。

    2019年01期 No.16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48 ]
  • “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威胁与安全应对

    李若瀚;章成;

    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活动的跨国性、组织化特征日益明显,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和手段呈多样化趋势,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恐怖主义挑战更加严峻。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提高我国反恐能力,我国应立足自身反恐军事力量建设,寻求同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反恐、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建立更为务实、高效、灵活的反恐合作机制。

    2019年01期 No.16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132 ]
  • 明代海外贸易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宋建晓;

    明代海外贸易时禁时弛,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对明代海外贸易的研究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围绕明代海外贸易的政策,着重比较分析了禁止海外贸易派和有限制地开展海外贸易派的主要观点,认为开放海外贸易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禁止海外贸易。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明代海外贸易弛禁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主要是处理好开放与安全、合作与共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19年01期 No.16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45 ]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管理

  • 多中心理论视域下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郑建明;刘天佐;

    渤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载体,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对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渤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权力运行缺乏多维性,同时作为治理主体的市场和公众未发挥其治理作用。在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公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参与制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01期 No.16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1100 ]
  • 海洋环境治理的注意力变迁:基于政策内容与社会网络的分析

    王刚;毛杨;

    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体现了政府对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其变迁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本文基于1983-2016年间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布的318项海洋环境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变迁。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水平整体较高,呈现出一种波动式的缓慢上升的变迁趋向,且近期显现出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且政府在各类海洋环境事务中注意力水平的不稳定性愈加凸显;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供给源呈现多元化,各政府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中的注意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019年01期 No.165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引用频次:37 ] |[下载次数:1553 ]
  • 区域海洋环境合作对南海低敏感领域合作的借鉴与启示

    王秀卫;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是目前全球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最成功的范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涉及18个区域海,目前达成71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条约。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模式、机制和原则,足以为南海等区域海洋的环境保护合作提供借鉴。我国应积极发挥区域影响力,致力于推进南海区域环境保护公约的谈判,成立相应的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区域各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的协同。

    2019年01期 No.16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526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商业银行智慧化的宏观影响和转型策略研究

    刘少波;李春雷;

    在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短板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客户行为习惯不断变化、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的环境,使智慧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构建了含有智慧化影响因子的DSGE模型,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金融摩擦的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智慧化可有效缓和外生冲击对宏观变量的作用,而不同状态稳态结果显示智慧化也可改善福利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会提高企业平均杠杆率和破产率。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完善智能风控和智能投顾、整合各类信息库、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构建金融生态圈的商业银行智慧化转型策略。

    2019年01期 No.16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19 ]
  • 旅游社区参与公平的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柴寿升;龙春凤;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开发中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参与度不高,已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旅游社区参与公平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参与流于形式、利益分配不公平、决策参与不公平等方面。旅游社区参与公平的缺失是政府、社会、企业、社区等多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旅游社区参与的公平,必须厘清各利益相关者在社区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明确旅游社区的共同利益主体定位,打造服务型政府、管家型旅游企业;从政策制度建设、公平与效率并重、监督评估机制完善、信息渠道畅通等方面全方位地保障社区参与旅游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以期推动社区旅游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01期 No.165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668 ]
  • 企业社会创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姜忠辉;徐臻;

    作为社会创业与公司创业的结合,企业社会创业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企业社会创业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首先厘清企业社会创业的概念范畴,理解其内涵及外延,其次从企业社会创业的导向、影响因素、过程及价值体现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社会创业领域的研究展望。

    2019年01期 No.165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88 ]
  • 中美贸易战的路径推演

    何一鸣;王新姿;

    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爆发的贸易战引起了全球的不安。虽然两国政府间开展了一系列磋商,但中美贸易战最终未能幸免。通过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机和中美贸易战发展趋势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根据其烈度,可以设定中美贸易战的三种情景。针对不同烈度的中美贸易战情景,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反制策略。

    2019年01期 No.165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024 ]

法学研究

  • 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分配体系的特点及挑战与更新

    吕泽华;方晓凤;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法律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分配形式单一而简洁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体系:以定罪证明为核心,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证明为例外,形成以检控机关为证明责任主体,以法官审查、核实为验证,以自诉证明为补充,以被告证明为例外的权利与义务并行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此种证明责任分配模式徒具证明责任分配的形式外表,更多地体现出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客观公正义务性要求的实质内涵。随着人权"入宪"与"进讼",当事人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量刑程序的分离趋势、程序法事实证明的日益突显,诉讼结构调整以及证明责任理论融合的趋势,我国证明责任分配应在证明主体多元化、证明对象多样化、诉讼多态性、证据协力等方面进行制度更新。

    2019年01期 No.165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240 ]
  • 新证据语义四十年流变的中国样本观察

    梁开斌;

    新证据语义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程序正义理念的革新和深化过程。通过历史考察和逻辑比较,新证据之立法先后经历了实体正义优先、程序正义优先、程序至上理念的反思与缓冲,直至如今凝聚最大程度重叠性共识的新证据主义。这一发展过程中,程序正义的比例原则、程序保障原则、程序结果正当性原则和程序利益平衡原则被逐步发掘和应用。该四个原则中,程序保障原则居于核心地位。结合该四个原则反思现有的新证据立法,可将新证据之语义做如下纵深推进:对当事人主观过错应当区分其是否违反最低程度的注意义务;对五种不同主观过错应当系之以五种具有形式合理性的法律后果处理方式;对新证据"足以推翻"之证明力应当不增不减地直击既判力之客观范围。

    2019年01期 No.16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3 ]
  • 参与式预算的法理探源与法治进路

    程国琴;

    参与式预算是促成预算权力主体和预算权利主体通过协商的合作方式共同决定预算资金配置的一种制度创新。预算权力应当从制约型走向分享型,通过对预算权力的分享实现预算权力的优化;预算权利应当在法律层面得以确认,通过对预算权利的保障强化对预算权力的监督;预算过程的程序正义应当彰显,以期促成政府与公众的共识和互信。尽管参与式预算在我国实践的必要性和潜在价值得到了正式认可,但参与式预算的实践还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影响了参与式预算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为参与式预算提供制度保障,将成为参与式预算进一步开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2019年01期 No.165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61 ]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研究

  • 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大文学”观——兼论先秦文学的三大景观

    赵明;

    由"纯文学"覌到"大文学"观的置换,反映了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大文学"观的提出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史哲兼容的文学特质的确认,而"大文学史"观则是"大文学"观的历史实践形态。本文以"源头与高峰"亦即"轴心期"的春秋战国时代作叙事背景,揭密和展示了以楚辞、《左传》、《庄子》为基因和典范的文、史、哲互涵互动的宏伟景观,以期助推今与古,中与西"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的对话与交流。

    2019年01期 No.165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70 ]
  • 文化与文类之间:对文学史书写样态的省思——以《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唐代”部分为例

    田恩铭;

    无论是以人性论、文学本位观念、文学文化学、意识形态观念等某种理念为主线所展现的都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图景,这个图景可能时而汇集时而分散,一旦从现象分析到总结概括就必然会有所忽略有所伸张。一方面我们要接近文学史的写作现场,另一方面还要回到当下,进行描述和判断。《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以分体论述构成全篇,更注重个性化研究特征及学者独特的体悟,注重对文学史链条的联接则是书写的中心要点。《剑桥中国文学史》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文化领航并以"混搭"的方式讲述文学的历史,文化传播理念贯穿始终。这两部文学史的共同点是很少以当代意识驱使文本,也没有让文学史成为本时代观点的注脚。自还原现场到回归当下,文学研究的价值显而易见,只有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石,文学史书写才会焕发光彩。沿此路径,文学史家仍在继续重写文学史,还会创造出面目形态各异的文学史文本。这些文本不分域内、域外,都会以独有的书写样态参与到文学研究中来。

    2019年01期 No.165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4 ]
  •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的发展与特质

    刘怀荣;

    自20世纪初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提出"大文学史"的概念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大文学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赵明先生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即是立足于大文学史观,进行实践尝试的代表。《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接续两部大文学史,对魏晋南北朝大文学的发展有新的思考和探索,并对魏晋南北朝大文学的几个重要特质做了初步的剖析。

    2019年01期 No.16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87 ]
  • 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史与新小说史书写

    熊明;

    中国古代小说,实际上包含广、狭两个层面的含义:广义的中国古代小说,即作为文类的小说;狭义的中国古代小说,即通常所谓的中国古代小说。作为广义的中国古代小说即小说文类,在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其涵纳"范围由广而狭,大大缩小了",渐与狭义的小说即作为通常意义上的小说重合,走向同一。同时,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小说必然要面对处于同一历史层面的人文生态中其他学科包括史传、诸子、诗歌、散文等,并与它们发生或多或少的各式各样联系,既有冲突与对抗,也有交流与对话,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人文生态环境中,实现自我存在与发展。然而,自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以来,在现代学术视阈下完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著,却没有完全、准确、细腻地反映或体现中国古代小说的这一历史嬗变过程。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应该突破固有书写模式,以实现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嬗变的准确呈现。

    2019年01期 No.165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41 ]

二语习得研究

  • 纸笔重复法与空书法对英语单词学习效果的对比研究

    李旭奎;李晓婷;于丽;闫海娟;

    本研究探讨了纸笔重复法与空书法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以山东某实验中学的两个平行班共80名初三学生为被试,两个班分别通过纸笔重复法和空书法记忆英语单词。通过收集、分析即时测试和一周后的延时测试数据,发现:(1)中国初中生可以通过纸笔重复法与空书法学习英语单词;(2)在英语词汇辨认及英语词汇回忆方面,纸笔重复法与空书法对英语词汇记忆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3)在英语词汇辨认及英语词汇回忆方面,纸笔重复法与空书法对英语词汇保持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中国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启示。

    2019年01期 No.165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9 ]
  • 写作前字幕视频输入对二语写作中生成性词汇的效用分析

    王怿旦;吴霞;刘晶;

    本研究将字幕视频输入运用到二语写作领域,基于双重编码与多模态话语理论,以自由型生成性词汇使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写作前英语字幕视频辅助性学习活动,相较于其他视听或阅读模式下的信息输入,对国内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过程中词汇生成能力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写作前字幕视频输入情况下,学习者高级词汇使用比例增长最为显著,它更利于提高学习者二语写作中生成性词汇能力及降低对高频词汇的依赖。文章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一调查结果的教学意义。

    2019年01期 No.165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01 ]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