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广宛;孙心语;
海洋保护区在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维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上具有重要作用。将我国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作为评估对象,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作为评估重点,采用频度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及实证研究法等方法,构建出我国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将浙江省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作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投入与保障方面的管理工作成绩较好,但存在科研宣教活动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且缺乏自养能力、应急机制和评估体系。建议重视科研宣教活动、加强科研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并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建立应急机制和评估体系等方式,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我国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提供参考与支持的初步设想。
2017年06期 No.15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09 ] - 刘曙光;刘洋;尹鹏;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相关国家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体系。论文通过解读领域研究文献,从适应性转变、制定、实施等方面展示了海平面上升问题对策研究的国际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海平面上升相关对策的适应性转变包括由减排向适应的转变、改变环境的适应、改变人类活动的适应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海平面上升对策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有效治理系统构建、联合管理框架设计、科学政策关系协调、"邪恶问题"应对以及公众参与障碍削减等。已有研究结论对我国制定海平面上升应对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2017年06期 No.15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3 ] - 王印红;刘旭;
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治理的制度实践,经过了行政区行政、区域治理、整体性治理三种范式变迁。就价值追求而言,行政区行政范式谋求行政区内的海洋经济利益,区域治理范式关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等跨行政区公共问题解决或公共物品供给,整体性治理谋求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性公共利益。在范式转变的过程中,谋求海洋领域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是海洋治理范式转变的内因,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海洋治理范式转变的外因,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是海洋治理范式转变的条件。
2017年06期 No.157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44 ] - 杨振姣;郭纪斐;王涵隆;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理论依据、路径选择和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面临困境的分析,主张通过变革海洋治理体制机制、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立海洋治理重大制度、创设国际海洋治理话语平台等路径实现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代化。
2017年06期 No.15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25 ] - 周玲玲;鲍献文;余静;张宇;武文;冯若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域管理经历了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盲目开发到合理规划、从过度开发到倡导生态用海的一系列转变和进步。基于我国国情及海域开发利用特征,本文阐述了"生态用海"理念的发展、内涵、制度基础,着重梳理了我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海洋生态红线等方面的生态用海管理新规,最后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合理布局、节约资源、整治修复五个方面提出贯彻落实"生态用海"管理理念的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构建"生态+海洋管理"方式,开辟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新途径,已成为目前我国海域管理的新准则,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海洋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2017年06期 No.15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93 ]
- 赵领娣;吴栋;
文章梳理了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交互效应对就业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除西部地区和非环保重点城市外,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会抑制就业规模扩张,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在总体层面、中部地区和环保重点城市会限制就业吸纳,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项未能带来就业促进,这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尚未实现协调匹配,二者的交互效应会阻碍就业增加。在"新常态"下,不能割裂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应不断提升二者的协调匹配程度以推进就业扩张。
2017年06期 No.157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894 ] - 任仙玲;肖毓琨;孙文岳;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国际能源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中国整体股市以及沪、深分市场两个角度,借助VAR-BEKK模型,利用波动序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不仅研究了国际能源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方向,同时也研究了两个市场之间波动溢出的滞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市场与中国股市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但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在滞后两期后传染给中国股票市场;从分市场角度来看,沪市和深市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溢出是当期的,反之,国际能源市场对沪市和深市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2017年06期 No.157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627 ] - 任洁;
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提升是事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要素。以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情况为分析对象,采用边际支出倾向和DEA效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了测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文化支出规模不稳定,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明显,财政支出效率总体上有待提高,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未能充分合理使用等情况,使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遭遇瓶颈。"十三五"规划伊始,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外,还应借助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提高公共文化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支出结构。
2017年06期 No.157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52 ]
- 崔彩贤;付常辉;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扩大,面临的涉外问题也更加频繁和复杂。涉外婚姻家庭领域是国际私法最为复杂的一个分支,《法律适用法》对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做了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唐代涉外婚姻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究其基本理论,分析其基本内容和重要特质,对其积极性和局限性作出评价,并总结了唐代涉外婚姻制度对当代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涉外婚姻法律适用的规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2017年06期 No.15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33 ] - 王桂萍;刘帅;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困难在于侦查权主导着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主要表现为卷宗本位的低成本且高效率、审前羁押足以反制定罪、利益刺激导致侦查机关的权力把守。同时,司法理念的落后在不同的法律职业中表现出群体性差异且日趋固化,有罪推定的惯性思维无法根除,控方的职业优越感往往使其无视司法裁判的终局性。现有的权力格局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最大体制性障碍,如果不破除"侦捕控监"一体的权力格局,就无法实现控辩双方的力量均衡,庭审实质化也将举步维艰。此外,庭审之外的权力较量对能否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至关重要。
2017年06期 No.15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37 ] - 鄢焱;
小额诉讼程序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后新增加的一个程序,旨在更好地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但是目前现实中"遇冷"的状况与立法者的初衷颇有不符。基于美、英、日、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小额诉讼程序在审判组织、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具体程序运行以及救济途径等问题上的相对成熟的规定,我国大陆地区应当整合小额诉讼程序的审判组织;根据救济机制的完善决定是否赋予当事人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程序选择权,限制合意适用该程序的标的额上限以及同一年内利用的次数;在调解、起诉方式、开庭日期、审限以及执行等领域进行契合小额诉讼程序特点的改革;在保留现有再审途径的前提下增设异议程序来强化对当事人的救济。
2017年06期 No.157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863 ]
- 李仕春;艾红娟;
类型学的研究表明动物多义词在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的数量基本相当,但由于汉语词典编纂者对多数动物多义词的释义只是注重了其指物特征,忽略了伴随它们的语义特征,从而导致汉语词典中一些动物词的释义出现了义项漏收的情况。基于这种认识,文章运用"采铜于山"的方法,通过对20多个动物词语料库中20万条共计1000多万字语料的穷尽性分析,得出现代汉语中动物多义词的义项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动物多义词的形成原因及其引申规律进行了研究。
2017年06期 No.157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89 ] - 吴娟;霍艳娟;
合理有效的评价对语言教学与学习而言具备诊断功能、促进功能、调整功能等多重效应。本文首先讨论了语言能力以及评价等相关概念,然后以文献研究为线索,对刊登在国内学术期刊上近30年来有关外语能力评价的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相关研究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趋于多样化,同时文章分析了目前外语能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预测未来外语能力评价研究向理性化、科学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2017年06期 No.157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28 ] - 李波;
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作为最直观的信息传播媒介,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非常遗憾的是目前部分网站由于译者专业背景复杂、政治觉悟意识不足等原因,在涉华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过程中表现出违背事实、直传意向态度、贬损国家形象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网站和译者的监管,提升翻译专业性,净化网络涉华英语翻译空间。
2017年06期 No.157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