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治理现代化

  • 参照群体范围:一个公共物品的折中分析框架——以涉海公共物品为例

    于洋;

    基于一个公共物品的折中分析框架,政府在涉海领域的职责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类:一、海洋规划和立法、海洋秩序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的供给;二、海洋信息供给;三、属于准公共物品类的海滨和海岛景区供给;四、海港等基础设施供给。其中海洋规划和立法、海洋秩序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应再细分,分别由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供给。而交易性水产品、船舶、海上平台、纯私人物品类的滨海和海岛景区等交由市场供给更符合效率原则。

    2017年01期 No.15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2 ]
  • 国家海洋局重组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张海柱;

    国家海洋局是我国海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考察2013年国家海洋局重组的因果逻辑,研究发现国家海洋局制度变迁缘于特定行动者的倡议,不过,宏观脉络的发展在为行动者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对其行为选择产生了制约。在"结构—行动者"的互动以及"路径依赖"效应的影响下,国家海洋局的早期改革主要体现为一种渐进制度变迁。而在2012年前后的"关键时刻",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海洋局提升自身组织利益的诉求以及对海洋综合管理理念的倡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则促成了国家海洋局制度的重大变革。

    2017年01期 No.15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24 ]
  • 海洋话语权的功能作用、内容表征与建构路径

    王琪;季林林;

    话语权的建构特质突出体现在各国对话语的运用与掌控程度,海洋话语权作为话语权在海洋领域的延伸,正逐渐成为国际各主权国家争夺的焦点。从其功能作用来说,这不仅是应对紧张的国际态势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之路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可行性选择。为契合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本文立足于对客观情境和现实实践的观察,从理论层次与实践层次理解海洋话语权的内在要义,并探寻具体的建构路径。

    2017年01期 No.151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27 ]
  • 关于构建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思考——以南海“981”钻井平台事件为例

    孙凯;吴昊;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话语权对于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2014年发生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事件,折射出中国海洋话语权的相对不足。在这一事件中,周边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不尊重中国合理合法的海洋权益,通过比较暴力的方式破坏中国的采油设施;美国等域外大国通过媒体声援越南,通过直接的军事介入为中国的周边安全维护设置障碍。为了有效应对此类事件,中国政府和民众需要在思想意识和政策行动上不断努力。通过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战略的完善,努力构建和提升中国的海洋话语能力,增强中国海洋话语权。

    2017年01期 No.151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892 ]
  •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启示

    陈莉莉;王怀汉;

    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法案即超级基金法案在实施的近三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法案从责任机制、场地修复、基金管理与公众参与构建了一整套的制度,既保证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又提升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由于我国在海洋污染方面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理,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做出突破。无疑,美国超级基金制度环境污染的治理机制与治理效果,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如何在立法体系,评估标准体系,资金体系及污染治理主体等构建合理的制度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017年01期 No.151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823 ]

海洋经济

  • 论中非海洋渔业合作

    贺鉴;段钰琳;

    海洋渔业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被忽视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需求的增加,海洋渔业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洲丰富的天然渔业资源,日益成为大国海洋竞争的利益着眼点。中国本着互惠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展开海洋渔业合作,双方优势互补,以求互利共赢。中非如何更好地开展海洋渔业合作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双方既迎来无限机遇,同时又面对众多挑战。

    2017年01期 No.151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12 ]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海水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纪建悦;曾琦;

    本文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将海水养殖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体系,在环境约束下对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我国沿海9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样本期内我国海水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自2008年起稳步提升;环渤海经济圈涨幅最大,南海经济圈的增长则略显微弱;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最快,广东省生产率的提升最为缓慢,整体发展不平衡;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技术的进步,相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未显现。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继续提高技术的同时注重效率的改进。

    2017年01期 No.15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引用频次:32 ] |[下载次数:868 ]

海洋法学

  • 制定我国海岸带管理法的思考

    王小军;

    海岸带是海陆交汇的地带,人口集中,经济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竞争性利用矛盾突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沿海国通过专项综合性立法来加强海岸带管理。当前,我国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基本由涉海行业管理部门规章或行政法规延伸而来,条块分割,缺乏整体性。制定《海岸带管理法》,对海岸带资源利用活动进行控制、规范和监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我国海岸带管理效率低下,部门掣肘、资源利用的无序无度等问题,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利用。

    2017年01期 No.15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698 ]
  • 论国际海事条约在中国适用的法律路径

    蔡莉妍;

    随着海事立法的国际化、统一化发展趋势,许多国家都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国内海事立法与国际海事条约相一致。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结合国际法相关理论,探索国际海事条约在中国的并入方式、适用方式以及与国内法的冲突解决问题,为我国选择适当的法律适用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7年01期 No.15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33 ]
  •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焦点问题研究

    郑苗壮;刘岩;裘婉飞;

    2015年联大69/292号决议决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规定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拟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本文通过分析与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以及《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国际条约,在定义、范围、获取、惠益分享及遵守等方面的经验;与划区管理工具相关的特别敏感海域、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海域以及生物和生态学重要意义的海洋区域等方面的经验;与环境影响评价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南极条约体系等国际组织下的相关讨论。基于主要国家和利益集团的立场和主张,提出我国应做好相关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协定谈判,切实维护国家海洋利益。

    2017年01期 No.151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80 ] |[下载次数:1596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基于传导机制的中国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因果关系研究

    苏志伟;陈中天;

    为了探究在考虑以玉米乙醇为传导机制的中国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玉米乙醇生产的玉米与原油间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并通过使用拔靴检验及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玉米出口价格月度数据与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月度数据进行了检验。结合相关理论基础的检验结果表示,中国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在数据的时间区间内全样本检验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结构性变动,参数存在不稳定性,而在分样本拔靴滚动窗口检验结果中表示二者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原油价格对玉米价格影响更为显著。

    2017年01期 No.151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92 ]
  • 我国高铁通达性与区域旅游经济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分析

    王新越;赵文丽;

    基于高铁与旅游经济耦合作用的机理,以全国八大地区26个省市2010~2015年高铁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ArcGIS方法,分析了高铁交通通达性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以及其空间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铁交通通达性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高铁交通通达性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东南沿海地区为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西北地区两系统发展水平不高。针对各地区发展现状,提出促进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2017年01期 No.15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引用频次:57 ] |[下载次数:1385 ]

法学研究

  • 多边视角下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法律壁垒与解决途径

    唐海涛;

    面对教育服务贸易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成员都试图在自身现实需求与利益保护之间寻求市场准入的平衡。但在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下,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仍存在复杂的分歧与博弈,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法律壁垒。未来要想有所突破,应充分利用好当前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已有平台,发挥其它国际性、区域性公约和双边协议的作用,继续完善国内教育服务贸易涉外法律体系。而我国也应利用现有规则,适度开放,完善法规体系,建立与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2017年01期 No.151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550 ]
  • 论干部人事制度的法治化改革

    庞锋;

    干部人事制度法治化,既是党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举措。党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内在法治的功能要求,以及执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化改革成为必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建构和完善法制体系,依法从严选拔任用干部,考核评价与管理监督干部,注重保障干部合法的权益。我们深刻认识法制化改革基本前提,是以政治现实为基础,将党组织领导和把关贯穿始终,坚定不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法治化建设。

    2017年01期 No.151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8 ]

语言学研究

  • 论创作童话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再造

    徐德荣;张丽娜;

    本文以王尔德童话为例,通过文本细读和文体分析,探讨创作童话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再造问题,认为在译作中人物形象再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译者对原作中人物形象识解不充分。根据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模型,笔者认为译者应在先验知识准备上做更多努力,同时以原作为本深刻分析文本表层结构,坚持通读-细读-通读这一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循环阅读方式,从而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为实现翻译中的人物形象再造提供必要条件。

    2017年01期 No.151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280 ]
  • 反馈时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准确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

    张凯;王慧敏;

    纠错反馈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议题,但是针对反馈时机对语言的不同发展维度方面影响的实证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通过一项语言重构任务实验,探讨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准确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在准确性方面效果显著;(2)即时反馈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延迟反馈;(3)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对流利性的发展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反馈时机影响二语学习的效果。基于数据分析及相关理论,我们认为两种反馈效果的差异主要源于即时反馈能够在互动任务中及时凸显并优化语言输入、激发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017年01期 No.151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41 ] |[下载次数:1033 ]
  • 二语习得视域下句子理解中的工作记忆研究综述

    徐方;

    工作记忆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文讨论了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区别和联系,介绍了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阐述了工作记忆与句子理解的测量工具,总结评论了国内外近20年来二语习得中的工作记忆与句子理解和加工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未来二语习得视域下句子理解中的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7年01期 No.151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11 ]

文学研究

  • 新文学光影后的民国“别体”文言小说

    张振国;

    清末民初是我国小说创作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到民国初期形成文言小说创作和变革高潮。这一时期除了产生数量众多的文言长篇章回体小说外,还产生了书信体、日记体、集锦体、"假传"体以及骈体文言小说,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在易代之际所进行的自我调适。但这些"别体"文言小说因处在提倡白话的新文学运动的对立面而成为学术研究的"盲区",梳理这类小说的存在状况可以证明我国小说创作模式和手法的现代化是由文言和白话小说共同完成的。

    2017年01期 No.15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7 ]
  • 论宋人山水亭园的文化功能

    程磊;

    宋人普遍崇尚吏隐,乐于在亭园中安放其浓郁的山水之思,并结合六朝、中唐的士人园林而创造出宋型文化氛围中的士人山水亭园。山水亭园不仅源自士人对山水游赏渴望自由的精神需要,还与士大夫政治格局下平衡仕隐的价值思考相关联,更与养炼心性境界、完善理想人格、塑建精神生命沟通起来,具有关涉士人根柢出处的重要文化功能。宋人透过亭园山水的禅思逸想来超越政治缠缚、人世繁芜和价值空漠,开掘日益精微邃密的心灵世界,借此把握宇宙人生之理,这是山水迥异于前代的重要审美意义。

    2017年01期 No.151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