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经济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港口耦合测度研究

    李电生;张丽红;

    针对国际环境变化下港口间盲目竞争的现状,提出港口间特别是港口群内港口间应该选择协同发展保持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帮助港口进行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化配置,在阐述港口耦合度与协同发展水平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港口群系统耦合测度模型,依据耦合度大小描述了港口群内港口的不同耦合模式;并利用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约简方法定量对系统序参量指标属性权重和属性重要性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山东半岛港口群系统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港口群内港口间耦合状态和协同发展水平,验证了耦合测度模型的有效性。

    2012年03期 No.12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51 ]
  • 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资源价值测评研究

    徐胜;迟酩;

    环渤海地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合理的海洋资源环境价值测评体系体现了海洋资源科学利用的程度。论文基于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通过EVIEWS实证分析相关海洋环境资源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运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对环渤海海洋环境资源价值进行测评,最后得出合理测评环渤海海洋环境资源价值可以促进海洋生态效益提高的结论。

    2012年03期 No.121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50 ]
  • 从挪威渔业制度演进看海洋生态渔业的理论体系及制度框架

    许罕多;

    过度的渔业捕捞和无效的渔业制度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日益严重。挪威渔业制度的演进表明将生态建议和配额制度结合形成的渔业配额制度对解决渔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渔业制度的发展是依据实际情况自发演进的。在生态学研究和产权理论的指导下,由国际海洋勘测委员会(ICES)创立的总容许捕捞量(TAC)的科学建议同具体配额制度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渔业制度框架,对于缓解和改变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具有重要价值。

    2012年03期 No.121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690 ]

海洋发展研究_海洋软实力

  • 海洋软实力的战略价值——兼论与海洋硬实力的辩证关系

    王琪;季晨雪;

    海洋软实力是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中国的海洋软实力主要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和平崛起的海洋发展模式以及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在和平崛起视阈下,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是维护海洋权益,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路径。而海洋软实力与海洋硬实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对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意义重大。

    2012年03期 No.12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455 ]
  • 基于AHP方法的中国海洋软实力评价研究

    王印红;

    海洋软实力是实施我国海洋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其测评对于研究海洋软实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至关重要。海洋软实力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力,虽然因人而异,但借鉴序数效用理论其大小是可以被测度的。此外,海洋软实力的评价需要对几个国家共同对比才有意义。AHP方法正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适合的分析方法,选取当代四个海洋强国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HP方法对五个国家的海洋软实力进行了测评,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俄罗斯。

    2012年03期 No.12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42 ]
  • 论海洋伦理及其建构

    吕建华;吴失;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文明开发与管理海洋的海洋实践行为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海洋行为引发的道德关注,将海洋伦理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目前学界对海洋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成熟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海洋伦理的内涵及建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一系列海洋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总结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在阐明海洋伦理的内涵包括公共行政伦理、公共伦理和生态环境伦理的基础上,从个体、公众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海洋伦理意识、海洋伦理制度、海洋伦理社会以及海洋伦理精神四个方面的伦理规范体系建构,为规范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探寻自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完整。

    2012年03期 No.12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491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阈值选取的Hill估计方法改进——基于极值理论中POT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元月;杜希庆;曹圣山;

    在极值理论中POT模型的框架下,对阈值选择的传统Hill估计方法进行改进,针对传统Hill估计方法中所存在的平稳性界定与拐点选择的问题,提出借助变点理论中拐点的选择来定量选取阈值,减少因主观判断所引起阈值选取存在的误差。实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选取的阈值基本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显示出一定的预警作用。并将此方法应用到证券市场风险价值的估算中,提高了估算精度。

    2012年03期 No.12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880 ]
  • 农户参与工程性减灾与非工程性减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565户农户的调查

    罗小锋;

    分析农户参与工程性减灾与非工程性减灾的意愿,并探讨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户的意愿,对于提高减灾政策和技术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56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农户参与比率和参与模型两个层面,研究农户参与工程性减灾与非工程性减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户参与意愿调查表明,农户普遍关心工程性减灾措施,参与意愿较为强烈;农户对非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关注度较高,但参与度非常低。参与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选择参与工程性减灾或非工程性减灾受到农户风险态度、产量风险、价格风险和减灾投入成本的影响。

    2012年03期 No.12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3 ]
  • 动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研究

    马广林;王康;杨扬;

    由于对激励对象固有特性关注不足导致传统人力资本激励方式激励效应有限。欲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必须充分结合人力资本固有特性建立动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动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包括人力资本股权初始确认机制、人力资本股权动态调整机制、人力资本风险担当能力强化机制和基于动态产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四个子系统,它能将人力资本存量、质量、实际输出量与股权份额进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价值创造积极性,释放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能。

    2012年03期 No.12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53 ]
  •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赵嘉;秦宏;

    目前山东省已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带动山东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相关理论阐述了现代物流业优化三次产业的机理,利用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产业乘数方法对山东省1990-2010年现代物流业优化经济结构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2012年03期 No.12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427 ]

法学研究

  • 协动主义的理论之维

    段文波;

    根据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分担,大致可以将民事诉讼的类型分为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但是,现代民事诉讼并没有采用绝对的辩论主义或是职权探知主义,而是两种模式的交错混合体。对于实现民事诉讼真实发现的目标而言,也只能通过法官与当事人的共同努力始得实现。面对我国当下司法资源有限性与民事纠纷多发性之间的供求紧张关系,也只有在民事诉讼中发挥法官与两造的共同作用,才能推进公平适当迅速的解决纠纷。

    2012年03期 No.121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495 ]
  • 理念与实证:环境法制的生态驱动

    楚道文;

    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发展为环境法理念的更新提出了新的命题。生态理念与生态文明相契合,反映了我国环境法制的需要,体现了环境法的特点,是环境法调整环境行为的基本理念。在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公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环境法,正是生态理念在具体的环境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和落实。

    2012年03期 No.121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5 ]
  •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探讨

    韩冰;

    在重视消费者利益、保护人权的大趋势下,精神损害赔偿成为各国适用192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公约》难以回避的理论难题。在大量的司法判例中,美国法院根据精神损害与身体损害的关系,逐步归纳出人身损害赔偿的若干类型,对纯精神损害也有所突破。这些判例被其他国家广泛借鉴,也势必会影响全新的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适用。

    2012年03期 No.12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373 ]

社会学研究

  • 长度访谈:经验社会研究的一种质性方法

    葛忠明;

    在现代社会,经验的社会研究中,使用传统的人类学方法,如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在质性研究中也有体现。有什么方法能够突破限制,建立关于认识对象的真知识?本文首先讨论质性研究,并讨论"长度访谈"这一特殊的质性研究方法。本文认为,长度方法能够突破限制的前提下,在经验研究中完成传统人类学方法所能完成的知识任务。质的研究建立在不同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所持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由于强调了社会现实的建构性质,质的研究基本上把在实证主义那里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当作主观地、社会地建构的结果;合乎逻辑地,质的研究同时也强调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性。同样合乎逻辑的是,质的研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将研究者个人的情感与价值立场带入研究的过程之中,使之与标榜价值中立的实证主义研究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的对立。本文将着重讨论质的研究中一种影响力日盛的方法,即长度访谈的方法,以便认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分野。本文认为,社会工作作为国内新兴的专业和实务,在借鉴、思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同时,应该从质的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2012年03期 No.121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81 ] |[下载次数:1566 ]
  •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障碍探析

    张岳红;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融合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当前该群体融入城市的进程障碍重重,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非制度性因素。随着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因素的松动和改革,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因素日益凸显,成为有待政府重视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方面。本文将着重论述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因素,并探析解决的路径。

    2012年03期 No.121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55 ]

语言与文学研究_二语习得

  • 汉英双语者二语语句理解过程中母语启动效应的ERP研究

    刘文宇;原洪秋;王慧莉;

    句子理解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语言学家跨语言研究的焦点,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语句理解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对汉英双语者在执行二语语义判断任务时进行适当的母语启动,检验母语语义启动在二语语句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积极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汉英双语者来说,汉语语义启动对英语语句理解有显著作用,在准确率及反应时方面都有明显体现,且不同启动情况下的加工脑机制又明显不同,不启动的情况出现更为明显的激活。该研究结果支持以往词汇层面研究的部分结论,同时也指出了不同语系启动情况下句子层面带来的不同启动效应。

    2012年03期 No.12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89 ]
  • 从句法和语用界面看英语前置句式的习得

    尹洪山;

    作为一种非典型语序,英语中的前置句式不仅具有句法方面的制约性,同时还应满足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需要。本文从句法和语用的界面出发,研究了语境因素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前置句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语境对前置句式可接受性的影响不仅与前置句式的类型特征密切相关,而且也与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对教师而言,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语篇信息结构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前置句式的制约因素,提高语篇的组织和建构能力。

    2012年03期 No.121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79 ]
  • 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李旭奎;魏新锋;

    随着过程写作法的提出和盛行,同伴反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同伴反馈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指出其在二语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梳理分析发现:(1)学生对同伴反馈持积极肯定态度,并能有效利用同伴反馈意见修改作文;(2)作为教师反馈的有效补充,同伴反馈能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写作水平;(3)小组同伴反馈有多种形式,其中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成的混合小组的同伴反馈效果更好;(4)优化的同伴反馈和在线的同伴反馈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本文最后探讨了同伴反馈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2年03期 No.121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72 ] |[下载次数:1359 ]
  • 二语写作中的母语隐喻迁移研究

    杨连瑞;宣菲菲;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之前建立的母语隐喻系统,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理论及迁移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认为母语隐喻迁移是造成二语写作不地道现象的首要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符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2012年03期 No.12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909 ]
  • 段成式与唐代文学刍论

    许智银;

    晚唐文人段成式诗文兼擅,尤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著称于世。其诗歌涉猎广博,情感真挚,情趣广泛,有些还具有资料价值和认识意义。其骈文征事用典,俪对协韵,词藻富赡,显示出逞才炫博的优势。其剑侠传奇之作对中国侠义小说的影响功不可没。其《酉阳杂俎》作为笔记小说的典范享誉千古。段成式与李商隐、温庭筠号称"三十六体",具有一种文化意蕴,象征着三人分别以诗、词、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

    2012年03期 No.121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7 ]
  • 互文视域下马克思“希腊艺术典范性”论述

    胡俊飞;李游;

    谈论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是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潮演进中一个不容绕开的话题,马克思关于古希腊艺术典范性的论述是在这一话语语境下阐发,本身亦构成这一学术谱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在何种意义层面阐释古希腊艺术的"迄今仍不可企及"的审美价值,它与马克思艺术观如何关联,这些问题被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性"命题的思考长期遮蔽。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迥异于从维柯、荷尔德林到席勒等人的路径,亦超越了黑格尔的意义层面上,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艺术生产论出发,认为相比现代社会"人"处于由其与艺术生产、牟取剩余价值等联结起来的利益链条的末端,古代社会"人"作艺术生产的直接和最终目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古代艺术作品中更为鲜明和凸显。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古希腊艺术确实显得比现代艺术"崇高得多"。

    2012年03期 No.12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3 ]

中国海洋大学重点特色学科

  •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正>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以本学科为核心带动了我校法学学科发展,法学专业

    2012年03期 No.12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 海大学人——泰山学者徐祥民

    <正>徐祥民,又名徐进,1958年生人,汉族,山东汶上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1982年本科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在吉林大学法律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1985年完成学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自1985年7月至1999年底,在山东大学法律系(后改为法学院)任教,其间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法

    2012年03期 No.12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