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渔业补贴研究进展及方向(二)

    慕永通,张义龙

    近十几年来,意识到渔业补贴对全球鱼类种群和鱼品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一些知名学者开展了系列相关研究,并因此导致渔业补贴成为世贸组织新千年谈判议题之一。与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发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渔业补贴展开相关研究及采取一系列行动的同时,东盟、加勒比共同体、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以及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并指出了后续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2005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93 ]
  • 渔业经济的产业特性及相关研究范畴

    韩立民,张红智

    渔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渔业经济是渔业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总称。作为部门经济学,了解和掌握渔业经济的产业特征、渔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相关研究范畴,对于促进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05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411 ]
  • 试论邓小平的海洋政治战略思想

    刘中民,薄国旗

    海洋政治战略是海洋国家为维护和巩固其海洋权益在较长时期内所确立的,对指导国家的海洋政治活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方针、政策及其战略安排的总和。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所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以“精干”、“顶用”为目标的海军建设思想,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的思想,构成了其海洋政治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2005年05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815 ]
  • 我国海洋资源法体系的不足与完善

    周晨

    海洋资源法是环境法体系尤其是海洋环境保护法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海洋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可以从法律渊源体系和实证法规体系两方面着手。从法律渊源的角度,我国海洋资源法的体系已相对完备,但是考察整个体系内部的逻辑联系,却会发现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5年05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01 ]
  • 论公民责任与公民义务

    姜涌

    公民责任意识与公民义务意识,其关键的特征在于二者都和公民的“应当”、“应该”等价值判断概念相联系。但是,这两个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中却存在着一些混淆的地方,甚至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同使用,尤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法律领域中设定责任和义务概念的单一性,同样,责任和义务概念在道德领域中也存在着多种设定的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使公民能够意识到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公民自身所履行的责任与所承担的义务。

    2005年0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32 ] |[下载次数:1102 ]
  • 文化全球化:多元与一元的悖论

    赵义良,李华

    从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内在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去审视文化全球化,发现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是以一种悖论式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各民族文化内部固有的结构形态,各民族文化仍以其独特的面貌存在并发展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将会在各民族文化多元交流、对话和碰撞中融合重组为一种为世界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新文化类型———“世界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两个互动的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共存和一元化趋向不仅是同在的,而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005年05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47 ]
  • 入世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的效果、问题及对策

    蔡苏文,刘霞

    我国在入世后,特别是在2004年加快了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步伐,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次政策创新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的新的“重农”思想。与WTO规则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农业补贴政策调整达到预期目的。

    2005年05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10 ]
  •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薛风平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目前在理论界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存在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无关论、大企业技术创新优势论、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论、大小企业技术创新各具优势论等观点。选取青岛市114家大中型企业为样本,计算它们各自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利税总额和产品销售额综合为企业规模,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论是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系数0.960。

    2005年05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722 ]
  • 山东产业增长与信贷投入典型相关分析

    马正兵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产业增长与信贷投入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信贷投入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农业贷款比重偏低。金融发展可以改进信贷结构,有利于增进产业增长与结构调整。

    2005年05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234 ]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计量与实证分析

    邢秀凤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选取青岛市1986年-2003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经济发展水平与“三废”排放情况的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单位GDP的污染负荷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已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废气与固废质量趋好的转折点尚未最终到来,需进一步加大二者的治理力度。因此,应倡导循环经济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005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1270 ]
  • 大陆法系与中华法系的相近性

    徐祥民,陈晨,刘远征,张宏杰

    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重视法典建设,把立法权置于法制体系的中心,崇尚法制统一,法的发展主要受世俗力量的推动,习惯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操作法律,并由此形成法官主导的司法审判方式。这种法制本土资源上的相似性,为近代中国学习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制文明提供了一种解答。

    2005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81 ]
  •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不足与完善——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视角

    胡家强,李敏

    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农业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合法化。由于物权观念的淡薄,对土地资本价值的认识不足,忽视对土地耕作者利益的关注等立法理念滞后,导致《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登记公示制度、流转范围、方式、土地质量等级评估及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应建立公告—登记—查询制度,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正副本制,完善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对转让金和流转期进行限定。

    2005年05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93 ]
  • 民法现代化社会化发展对民事主体范围的影响及其规制——兼从法哲学的视角观察

    杨金彪

    民法的现代化、社会化是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影响民法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的因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的因素对民法的现代化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民法的社会化趋势并没有使民法背离个人自由主义的基础,民法仍然是私法。民法的现代化、社会化使民法主体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这种扩大并非是无限的,因为民法的规范性质、人性基础及民法上的人格概念等具有限定性机能,从而决定了权利主体的范围只能在“人”的范围内展开,因此死者、未来人和珍稀动物等均不能视为权利主体。

    2005年05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87 ]
  • 2004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陈兴华,任庆,孟庆垒

    2004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表现在研究成果比往年明显增多;严谨学风渐长,学界形成良好互动;研究单位不断增加,研究群体逐渐形成规模等方面。研究特点是依然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学界形成争鸣和反思的良好学术风气,关注领域范围扩大等。研究热点包括循环经济法律问题,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司法问题,环境刑法问题,国际环境法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相关法律修改问题等。

    2005年05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4 ]
  • 战时军营文学: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启端

    黄万华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营文学,开启了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先声。从“旧军营”小说到新军人形象,战时军营文学的进程,不仅呈现出中国作家丰厚的战时民族、国家意识,而且“增加了文学反省民族性格的深度与厚度”,其中以军人形象来发现潜隐于战争后面的冷酷、荒谬、专制,更拓展了战时现实主义的深度。战争启蒙的题旨既延续也超越了五四思想启蒙。但让抗战文学来承担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启端,也留下了战争的集体话题多少淹灭了军人个性的缺憾。

    2005年05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2 ]
  •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冷卫国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2005年05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868 ]
  • 谢朓诗歌的思想内容

    孙兰,张泉

    除了山水,谢诗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谢诗内容呈现着亮丽与灰暗两种人生色调。一方面是宴游、亲情、友情、山水、田园等亮色调丰富多彩的表象,它展示着谢对生活的多方面感受。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总是笼罩着一种灰暗的忧郁色调,这主要基于他对政治的担忧与恐惧,还有对仕途失意的伤感。谢诗贯穿着一种普遍的悲剧意识,但缺乏人与社会不平抗争的悲剧精神。

    2005年05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52 ]
  •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述论

    李合敏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和“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两个阶段。这一战略思想发展的轨迹,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我们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在复杂形势下处理台湾问题的高超斗争艺术。特别是在“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阶段逐步形成的“一纲四目”方针,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奠定了基础。

    2005年05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91 ]
  • 大规模报复战略与艾森豪威尔政府欧洲防务政策考论

    郭培清

    为贯彻“大规模报复战略”,削减军费开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重新部署驻欧美军,制定了五群制原子师的编制方案,通过精简驻欧部队的规模实现了重新部署的目标。为了弥补战斗力的削减,安定盟国对美国威慑能力的信心,艾森豪威尔政府遂在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但试图建立多边核力量的努力最终失败。以英法为典型,美国对欧核政策因国别不同呈现较大差异。

    2005年05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35 ]
  • 知识型企业的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孟昭洁,郭俊兴

    在知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知识型企业的本质特征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必将发生动摇,以现行价值计量模式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是知识型企业的会计计量特点。对于人力资产可以采用行为价值计量模式,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货币化,为人力资源计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005年05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8 ]
  • 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几点思考

    刘艳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2004年3月31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仍有不足。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应当确立司法审查的唯一终局效力,并在相关法院设立国际贸易法庭。综合考虑公共利益时应当明确较少征税原则。总结反倾销经验,提高立法层次,在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法》。

    2005年05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24 ]
  • 工业产权的法律特征对其价值评估的影响

    金天宇

    工业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对其价值评估具有重要影响。专利权、商标权的上述法律特征影响到专利权评估、商标权评估的内涵与方法及结果等。

    2005年05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