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当代文学中的艺术变革

    张学军

    20世纪 5 0年代到 70年代的文学 ,由于文学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艺术变革难以实现 ,作家们只能以对创作个性的追求 ,来表示对文学特性的尊重。八、九十年代的文学 ,吸取了西方文学成功的艺术经验 ,复活了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而且在艺术观念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艺术经验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6 ]
  • 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问题研究述评——基于2003年权威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

    陆正飞,叶康涛

    总体上讲 ,中国学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财务问题的研究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不少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现有研究最主要的缺陷在于缺乏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现实情况的理论基础 ,简单搬用西方理论者居多。这也正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146 ]
  • 论从静态会计到动态会计的提升

    徐国君,马广林

    对传统的静态会计与动态会计进行回顾与评价 ,指出静态会计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 ,旨在反映资产和资本的状态 ,把资产计算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目的 ,也视同会计的目的 ;而传统的动态会计 ,就是以损益表为中心 ,旨在揭示损益形成的原因 ,把损益计算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也视同会计的目的 ,但即使如此 ,也并不能直接揭示动态的过程 ,只能说其试图通过损益表乃至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分析出经营活动的动态特征。为此 ,我们重新构筑的动态会计模式特征为 :把人的活动或行为作为主导要素 ,会计信息的表达和提供的适时性 ,建立动态立体的会计思维模式。只有论证从静态会计提升为动态会计的理由与意义 ,指出我们提出的三维会计 ,才能实现真正的动态会计的全新模式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9 ]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孙健,邵秀娟,纪建悦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国与国之间人才方面的竞争。以人才集聚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顺应且极大地促进了一国经济地持续发展。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如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等都是走以改善环境集聚人才为依托的经济发展道路 ,他们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人才集聚的环境建设提供指导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55 ] |[下载次数:639 ]
  •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陈柳钦

    走新型工业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 ,人口与就业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 ,因此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76 ]
  • 外资并购的中外目标差异分析

    曹洪军

    中外双方在并购中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都是不同的。对已发生并购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方目标中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最为强烈 ,其次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而外方的两个目标即对股权 (体现了对优势的寻求、利用、发展 )和市场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并购中的这种目标差异会导致双方在经济主权、价值链以及市场结构方面的冲突 ,而减小差异、消除冲突的途径就在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高效的激励、规制以及关联政策、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尽量引进大型跨国公司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81 ]
  •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综述

    姚先国,谢嗣胜

    通过介绍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思想渊源、几种主要代表性理论、反歧视措施 ,以及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研究的现状 ,期望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09 ] |[下载次数:3075 ]
  • 共有财产资源的产权特点与海域资源产权制度的构建

    韩立民,陈艳

    从产权形态考证 ,我国的自然资源 (包括海域资源 )属于共有财产资源。共有财产资源不仅具有自身的产权特征和利用行为 ,而且也有自身的产权初始配置模式。在分析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追溯西方著名经济学者庇古、科斯和哈丁有关解决共有财产资源外部性的理论模型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重点阐述我国海域资源产权制度的构建及其政策目标 ,可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365 ]
  • 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视角与存在问题

    崔凤

    实现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海洋世纪的需要 ,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可以有两个视角 :一是环境社会学的视角 ,二是发展社会学的视角。在我国 ,目前的海洋与社会协调关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海洋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看 ,我国的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是污染特别是近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失衡等。从海洋区域社会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看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 ,出现“两极化”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可能性很大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05 ]
  • 海洋社会学:海洋问题的社会学阐释

    庞玉珍

    海洋社会学以海洋世纪与海洋社会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海洋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分析海洋开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分析海洋开发所引发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海洋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社会学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等社会条件变量是如何影响海洋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开发、利用及由此产生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与社会过程。海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建设目标是“中层理论”。海洋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海洋社会” ,海洋社会是人类缘于海洋、依托海洋而形成的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以其独特的涉海行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地域共同体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886 ]
  • 我国户籍制度弊端及改革进展

    高强

    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实现我国人才的自由流动 ,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有利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是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至今未能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正在逐渐被打破 ,但不可一蹴而就 ,需同别的制度一起进行综合的改革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590 ]
  • 主要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效应及对策研究

    仲鑫,王稳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剧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WTO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 ,导致花样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反倾销、技术性壁垒、环境壁垒、灰色区域等成为各国保护国内产业和企业免受他国产品损害的最主要手段。我国已成为WTO的成员 ,但也是非关税壁垒最大的受害者 ,而且 ,遭受非关税壁垒的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又是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 ,应尽早建立信息库和完善的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 ,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特殊差别待遇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突破非关税壁垒 ,为我国外贸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028 ]
  • 法治——孟德斯鸠政体思想的基本精神

    徐祥民,陈冬

    孟德期鸠的政体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法治既是孟德斯鸠划分政体种类的基本标准 ,也是他评价政体优劣的标准 ,还是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的本质要求。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是法治与自由完美结合的政体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244 ]
  • 对制度经济学的错误延伸——评制度博弈论的制度历史分析

    郑敬高

    重复博弈论和进化博弈论是企图通过制度的历史分析来完善制度博弈论理论建构的两种思路 ,其共同特点是 :借助制度的历史分析来完成对制度的重新定义 ,使之不再成为博弈的条件和规则。这种分析错误地将人类历史上的复杂关系简化为一种博弈关系 ,而且对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的机制不加区别 ,推理判断使用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6 ]
  • 强化新华文学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新加坡文学评论与研究生存状态考察

    古远清

    新加坡是最适合研究本土华文文学的国家。从对方修、王润华、杨松年等人的评论作品的评论中 ,可看出新华文学评论与研究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它是世界华文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理论批评力量。它在探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马华文学的关系、中国作家对新华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史编写和作家个案、新马华文学不同阶段的文体研究及文学史资料整理方面 ,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该国缺乏对文学基础理论与美学探讨的著作 ,尤其是在重写马华文学史方面 ,不似马华文学界有锐敏的反应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28 ]
  • 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

    黄世中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然而一千多年来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政治诗 ,以为他只是一位纯情的“爱情歌手”。其实李商隐的一百余首政治诗 ,占其现存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其诗反映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同情人民疾苦 ,指出“官逼民反”的实质 ;鞭挞宦官专制及其把持军权、干预朝政 ,玩皇帝于股掌之上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党同伐异 ,深刻反映朋党斗争的残酷性 ;反对强藩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 ,维护中央集权与国家的统一。李商隐政治诗深刻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 ,他是继杜甫、白居易之后 ,我国唐代又一位杰出的政治抒情诗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925 ]
  • 论中国海权

    张文木

    海权应是国家“海洋权利”(searight)与“海上力量”(seapower)的统一 ,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追求“海上权力”(seapower)的行为是霸权行为。中国海权 ,确切理解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上权力 ,更非海上霸权。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 ,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开发深海可考虑为中国海军建设的优先选择。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海权扩展的基本原则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54 ] |[下载次数:1666 ]
  • 关于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

    刘中民,赵成国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 ,中国一方面要考虑陆地安全环境改善为相对集中力量发展海权提供的战略可能性 ,同时更要从海疆安全面临的压力考虑海权发展的必要性 ;在发展海权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上 ,不应如何盘算降低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 ,而是应该寻找思路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国力贡献率 ,进而为海权发展提供动力 ;在海权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上 ,中国海权的发展并不构成导致冲突并阻碍中国和平崛起的结构性因素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1616 ]
  • 市场理性、产权与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兼析美国北太平洋渔业私有化之逻辑

    慕永通

    新自由主义及其倡导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正逐渐成为海洋治理的主导模式。最近五十年间 ,不同学科领域的许多学者围绕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展开了系列辩论 ,其中 ,共有品问题一直都是争议焦点。受此影响 ,海洋渔业新自由主义在形式和历史上也就明显不同于“泛新自由主义”。以渔业资源的共有品性质对诸如过度捕捞和过度投资一类问题的影响为研究重点 ,导致了“明晰界定产权 ,创设市场激励 ,是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这一共识的形成。这表明 ,新自由主义渔业治理方法并不完全是“转向基于市场的治理”这一更大趋势的简单外溢 ,而是受到了以往的渔业政策一直都集中于如何界定产权来“封闭海洋”这一思维取向的影响。这里所说的产权包括国有产权、集体产权和私有产权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604 ]
  • 海洋生态资源价值研究

    王淼,刘晓洁,段志霞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经济将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海洋生态资源日益贫乏 ,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生态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海洋生态资源系统满足这一需求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过去一直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的有偿使用已成为必然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905 ]
  • 论汉字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功能

    王霄兵

    运用当代德国文字学家J.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 ,可阐释汉字在中华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所担负的文化功能。在文字的起源阶段 ,汉字和其他古老的文字画一样 ,具有较强的巫术通灵功能。到了殷周时期 ,其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功能明显增强。汉代以后 ,由上古的文字记录综合而成的五部经典著作 ,开始在大一统的时代成为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统一标志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869 ]
  • 卷首语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8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管华诗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7 ]
  • 五十年梦萦

    祝明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 德国研究在青岛

    朱茂铎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大学校史与学术史的关联——读《青岛海洋大学大事记》

    王学典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92 ]
  • 历史的价值在于真实

    杨自俭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5 ]
  • 海大和山大是同胞兄弟

    刘培平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9 ]
  • 历史传统与发展战略

    孙立新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6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总目录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 海洋大学人文血脉传承中的辉煌篇章——20世纪50年代的《文史哲》

    蒋海升

    星移斗转 ,光阴似箭。在进入 2 1世纪的第 4个年头 ,中国海洋大学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建校 80周年的盛大节日。这风风雨雨的 80年历史是海洋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海洋大学的前身是 192 4年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 ,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 ,2 0 0 2年 10月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回首历史 ,海洋大学与已积百余年跬步的山东大学有着近 30年的共同期 ,而在这个共同期内 ,一大批文史宿学相继聚集在美丽的青岛海滨 ,“焚膏继晷领风骚” ,铸就了誉满海内外的人文辉煌 ,为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的校史谱写下了光彩灿烂的一章。这一骄人的学术传统不仅为山东大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它也使海大人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在海洋大学 80华诞到来之际 ,我们特邀请了山东大学和海洋大学部分专家撰成这一组文章 ,期望通过追寻学校发展渊源、探讨校史研究方法 ,共谋重振人文辉煌发展大计。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8 ]
  • 丝绸之路与西行行记考

    季羡林

    龟兹和焉耆是新疆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国家 ,在中国古代典籍和佛典中多有记载。丝绸之路是横亘欧亚大陆的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中国古代经陆路西行求法的高僧绝大多数经过这条道路。对历史上西行行纪考证 ,学者们绘出的丝绸之路与实际的道路并不完全一致 ,真正的丝绸之路要比地图上复杂的多。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1737 ]
  • 全球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融

    成中英

    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是走向共和共通的世界。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 ,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理性主义、超越主义、意志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谐主义、包容主义 ,应该彼此更好地组合 ,需要进一步沟通、了解和协力。而且 ,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应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融合的、创造新文明的角色 ,这是中西文化研究、中西文化相互理解的最终目标。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1640 ]
  • 从文化交流的视角看儒学的命运

    蔡德贵

    儒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与其他文化思想不断交流的历史。原始儒家由仁学到仁政、王霸道 ,思想文化的交流已经开始 ,从九流十家到独尊儒术 ,仍然离不开交流 ,三教合一与四教会通 ,开创了思想交流的新局面 ,而儒学的世界化 ,则找到了与现代社会接轨之契合点。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8 ]
  •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王蒙

    从语言的正面来说 ,语言具有人性化功能、记忆功能、修辞手段功能、政治功能、审美功能、游戏功能、神学效应 ,有心理释放和抚慰作用 ,还有一种发展人的能力。从语言的反面来说 ,语言本身又是一个陷阱 :因为它不可能完全准确 ;把任何东西写下来后 ,它会简单化、教条化、呆板化 ;它会规定你的思维 ;写下的东西都有可能被驳倒。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047 ]
  •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概念研究

    申小龙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结构主义大师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索绪尔著作中语言、言语和言语体系三个概念的涵义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从后天约定与先天本能、社会与个人、同质与异质、有形与无形四对范畴可深入研究索绪尔语言理论中语言、言语和言语体系的关系。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59 ] |[下载次数:5492 ]
  • 语篇衔接研究的纬度

    张德禄

    本文重点研究在语篇衔接研究中所应该考虑的所有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在衔接研究中所存在的误解和误会现象 ,另一方面是为了说明语篇衔接研究的纬度应该增加 :由一般的现象研究 ,发展到研究这些现象出现的动因和原则。首先在衔接研究中应该清楚意义和形式的关系 :衔接是意义特征 ,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意义 ,即谋篇意义 ;它总是由一定的形式特征来体现 ,称为“衔接机制”。第二 ,衔接的范围应该扩大 ,扩大到所有具有组篇能力的 ,在句子以上单位出现的意义关系 ,包括由语篇和语境实现的意义关系。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 ,衔接研究不仅要研究哪些衔接在语篇中出现 ,还要研究衔接的性质 ,以便清楚衔接在语篇中出现的动因和规律 ,包括衔接关系、衔接力和衔接原则。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89 ] |[下载次数:1918 ]
  • “话语转向”时代的语篇分析

    苗兴伟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的“话语转向”带来了语篇研究的繁荣。语篇分析在7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独立的跨学科研究。经过 80年代的迅速发展 ,语篇分析在 9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走向成熟 ,并在 90年代末成长为一个自主的研究领域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1290 ]
  • 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

    扬·阿斯曼,王霄兵

    在使用文字之前 ,集体记忆就已经以实物的、礼仪的和传统的方式存在。文字的产生不仅使得记录和储存成为可能 ,而且也极大地扩展了文化内涵的外传空间。为防止文化传统在交流中丢失原意 ,古代文明发展起了特别的阅读文化 ,强调对文字文献的集体学习和注疏阐释 ,并通过强制记诵的方法把社会教育的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头脑中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141 ] |[下载次数:2001 ]
  • 多弦的琴——唐人的记忆与回忆

    顾彬,王霄兵

    唐诗有两种记忆方式 ,一是由历史文物而激发起来的诗人的文化记忆 ,一是关于两个虚构出来的记忆共同体的集体记忆 ,唐诗回忆的程序与西方的思维相似。记忆成了文明的链条 ,并通过时间来连接。在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之外 ,个人回忆在唐代也占有重要位置。回忆只有在我们有可能认识生存的本质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5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