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青岛旅游业之季节性及其均衡对策研究

    柴寿升

    青岛旅游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这是制约青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若能得到有效解决,青岛旅游业将有质的飞跃。本文分析了青岛旅游业季节性的表现、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期望能对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715 ]
  • 论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

    刘惠荣,肖鹏,李湛

    本文认为,仲裁兼有契约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的复合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法院司法监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各国仲裁法以及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同我国仲裁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我国法的不足,并施以建设性的修改方案,有助于改善我国仲裁法的实施状况。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11 ]
  • 国外濒危语言研究一瞥

    王智红,刘汝山

    濒危语言问题是全球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现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濒危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对濒危语言研究的基本情况。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9 ]
  • 张炜与外国文学

    姜智芹

    与许多新时期作家相比,张炜的创作带有更多本土文化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外国文学隔膜,张炜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创作中留下了神似的印痕。他对大自然的深情礼赞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托尔斯泰则启发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内蕴丰厚的大家;他简约的风格与对“硬汉”性格的塑造透着海明威的神韵;而《九月寓言》中神奇的现实又令人想起马尔克斯。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447 ]
  • 哲学基本问题形态与思维方式转换

    鞠德峰

    一切哲学都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自己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统摄下,不同时代可以有体现不同哲学思维方式的哲学基本问题形态。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论”形态,开启了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重大转换,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有重要意义。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2 ]
  • 金融风险预警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

    胡燕京,高会丽

    中国90年代宏观经济实践表明,金融稳定是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部程序的完成,中国金融产业对外开放全面展开,金融危机的国内外传导效应也明显增强,因此,对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探讨就应更进一步具体到定量分析导致风险的因素研究。根据金融风险的分类,本文引进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这一定量分析方法,选取5个方面的17个指标作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的原始指标,对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对策建议。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03 ]
  • 论海洋行政执法的几个问题

    胡增祥,马英杰,解新英

    本文论述了海洋行政执法的主体、任务,分析了海洋行政执法的特点和难点,并针对其特点和难点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500 ]
  • 从《无处告别》解读陈染笔下的情感世界

    梁伟,刘青

    从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别》中透视她的“超性别意识”的雏形:在男女恋情上,追求灵与肉高度结合;在姐妹友情上,认为情爱不仅存在于异性之间,也存在子同性之间。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解读了陈染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高度评价了陈染在寻找现代人精神家园的道路上的先驱式的探索。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81 ]
  • 中国沿海的徐福文化资源及其当代开发

    曲金良

    本文论述了徐福文化的发生与传承的历史与民俗互动的机理,就中国徐福文化传承地区的分布及其研究和开发状况作了考察,指出了一些地方在对这一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出现的本末倒置的问题。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87 ]
  • 徐福东渡与东亚民间文化

    蔡丰明

    徐福东渡事件在东亚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但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声,而且也为东亚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有关徐福问题的研究中,除了必须重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外,还必须重视至今依然以活生态存在的民间文化遗存现象。当前,这种以活生态形式呈现的民间徐福文化现象,在东亚地区各国中大量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东亚民间徐福文化圈,显示了徐福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的丰富内涵与强大活力。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63 ]
  • 徐福:事实与传说的历史

    周永河

    本文简要论述了韩国历史上及现代关于徐福研究中所存在的将传说视为历史的倾向,勾勒了这一倾向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分析了其之所以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民族文化因素,并指出了徐福文化在东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0 ]
  • 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政府管理

    王琪

    海洋环境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海洋环境的公共性、外部性特征、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政府管理海洋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内容的分析,探寻了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政府管理海洋环境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727 ]
  • 政治文化概念辨析

    姜涌

    政治文化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现实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情感认同(政治心理)、价值标准(政治价值)和思想观念(政治思想)的统一。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形式则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的结构中,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变革首先体现在政治价值观的深刻转变。因此传统政治文化和现实政治文化的结合是政治文化概念辨析必须要注意的事情。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758 ]
  • “矛盾”一分为三理应成立——与周宝玺同志共商

    坚毅

    “矛盾”应是矛——盾——反矛,“对立”应是对立面——中介——对立面。中介连接对立双方。中介可以是一个实体、独立的第三方、真正的第三者。对于“中介”、“矛盾”的理解要拓展开来,树立立体矛盾观。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3 ]
  • MBO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意义及目前的操作障碍

    班耀波,袁洁秋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兴于欧美。MBO作为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可以引入国有企业改革之中,以建立起对经理人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实施MBO仍有一些政策和法律障碍有待解决。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 ]
  • 科技志愿协议的可行性探讨

    王震,张德贤

    志愿协议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在由环境管理向其它领域扩展。本文试图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引入我国的科技管理之中,实施科技志愿协议。文章首先对科技志愿协议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实施科技志愿协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论证了实施科技志愿协议的意义。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 ]
  • 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侵权中的适用

    刘居艳

    国家侵权行为对公民精神生活、人身权利造成的损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在国家侵权中设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与民事立法相统一,与法治国家相一致。但是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侵权中适用,必须符合一定构成要件、考虑数额因素、并确立相应原则。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9 ]
  • 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认知分析

    李军,任永军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隐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小”表示声音、气味,表示颜色,表示数字、数量,表示自然现象,表示其它抽象概念,以及与表人名词组合的规律等。以便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文章适当地进行了英汉行相应维度词的语义对比分析,以揭示不同语言在认知风格上的异同。

    200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93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