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可能性与小说的追求

    王蒙

    <正> 一、可能性对小说来说是一个关 键词 1.小说让“可能”变成现实 我要讲的不仅限于小说,但主要谈小说,原因是小说大体上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的。 可能性,在文学当中是一个关键的词,甚至于对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比如说,各种原理的探索和发现都是对一个可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1 ]
  • 解读季羡林先生的“河东河西论”

    蔡德贵

    <正> 说来也怪,偏偏是一个喜欢考据不喜欢义理的学者,到80多岁时,却“老年忽发义理狂”,突然喜欢起义理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十年多发表了多篇谈义理的文章,其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我这里说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1989年,他发表了《从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9 ]
  • 本体论哲学向现实哲学的转变——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实现途径

    郝立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思想体、从本体出发建立绝对体系的本体论哲学存在着根本的对立。马克思的最大成就在于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相统一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而抛弃本体论哲学,研究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中国传统科学精神和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霍春涛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传统科学精神和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和西方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了比较,指出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及文化创新的方向。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65 ]
  •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何一鸣

    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中国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承诺,这必将对中国农业政策体系、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农民的命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国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在农业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充分利用《议定书》中有限的保护空间;按照比较成本原则,积极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农业补贴改“暗补”为“明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速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业人力资源等。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3 ]
  • 营销策略选择的博弈论解释及其实证分析

    王澍,戴桂林 ,郭磊

    营销策略选择旨在指导企业建立、保持并强化同一交易网络上各方的关系,获取长期高额收益,但现实中的企业在选择中更多注意同消费者的关系,忽略了同供货商、分销商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关系,从而制约了营销策略选择的优化。本文引入博弈论知识,并利用声誉模型的概念,定性的解释和分析营销策略选择的竞争博弈本质,给出该问题在考虑帕累托改进之后,实现该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将这一理论引入实际问题的分析,指出在营销策略选择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关系营销战略是竞争博弈的最优战略选择。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60 ]
  • 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强化国家创新体系

    窦尔翔

    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国家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使风险投资活动与国家创新目标、创新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建立支持风险投资活动的政策与支持创新的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的转变及启示

    孙健,牛德强 ,辛然 ,王建军

    跨国并购正日渐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引进外资,兼并收购方式虽也采用过,但占比重很小,加入WTO之后,并购开始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转变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思路。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6 ]
  •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运营机制的分析

    杨林,陈书全

    政策性银行的运营机制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政策性银行运营机制的相应对策。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5 ]
  • 非独立句式“谁让(叫)……”研究

    周继圣

    本文是作者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系列论文中的一篇,描写并研讨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谁让(叫)……”。这种句式的特点是:语义功能主要是强调责任,其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相悖;语用条件是用于反应—答话,而不能用于叙述,所以属于非独立句;在不同的语境中显示不同的情感意味;是一个开放性的句式,具有很强的组合功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民族的交际中普遍使用。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52 ]
  • 《诗经》比喻研究

    周延云

    比喻的成功动用是《诗经》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这种成功运用表现在比喻运用极为广泛、比喻的形成多种多样。这些众多比喻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突出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被作者所运用,我们不能仅仅从比喻的审美功能这一层面上去理解,而应该从比喻的生成机制这一更深的层次去解释。可以断言,《诗经》中的比喻不但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关,而且与宗教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804 ]
  • 浅论《洪堡的礼物》的现代主义倾向

    左金梅

    美国当代小说家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描写了新老两代名作家曲折坎坷、同中有异的生活道路,反映了美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37 ]
  •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文学观

    董希文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有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它立足于“形式”,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本身、文学作品欣赏与批评,乃至文学发展作出了富有启发性解释,形成了系统的文学观。事实情形并不是象国内评介者为了照顾自己的著述体系只对其发展分几个阶段论述或挑选几个代表理论家对其重要主张作一简单评述,否则,它不会产生那样久远影响。然而这一体系是潜在的,需要在充分掌握各位形式主义文论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发掘出来,本文试图对这一潜在体系进行较全面的描述和整理。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074 ]
  • 毛泽东晚年失误“动因”诸说商榷

    王安东,王均甫

    20多年前中共中央11届6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晚年出现失误的原因已经做了十分中肯的分析。《决议》既指出了毛泽东本人的直接原因,也指出了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是,近10多年来,一些研究毛泽东晚年失误原因的著述却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决议》的精神,提出了种种失误“动因说”。我们认为其中有些研究者提出的失误“动因”说,是值得商榷的。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1 ]
  • 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韩玉德

    必须坚持法治主导、德治辅助、民主监督,三管齐下。官德重于民德,官德的优劣决定民德的好坏,关系社会的兴衰、国家的强弱与政权的得失。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当代中国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来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同时,必须与国际接轨,充分吸收借鉴包括法律、道德在内的西方先进文化。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 论邓小平在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的新贡献

    李晓军,尹吉成

    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大课题的过程中,始终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来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宝库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实现社会主义正义原则的思考

    邢日光

    对于人类社会几千年寻求的“如何实现社会正义”的问题,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的答案是:通过共产主义革命,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中国共产党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必须遵守的法则。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