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

    卢静宜;周向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价值意义和践行要求之中。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内容体系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理论观点与文化建设实践要求的内在统一;从价值意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从践行要求来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互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

    2025年05期 No.20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7 ]
  •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心

    李智卓;马小婧;赵冠豪;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遵循科学理路,解决核心问题,如认清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系统方法、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价值追求、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发挥着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025年05期 No.208 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06 ]

海洋发展研究

  • 中国维护北极权益的长效话语机制构建研究

    云宇龙;刘萍;

    中国具有客观且重要的北极权益,在“话语即权力”的国际政治现实中,构建长效话语机制是维护中国这一权益的重要手段。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维护北极权益,不仅面临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存在对外话语表达与回应的短效乃至失效问题。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指引下的北极治理价值倡议、北极域外实质性参与国家维护权益的话语活动逻辑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应按照确保有效化、保持常态化、实现制度化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构建话语获取与转化机制、话语表达与回应机制及话语学习与创新机制,持续地掌握叙述权、利用阐释权、提升话语权。通过长效话语机制的构建,不断塑造中国维护北极权益的良好国际环境,更好地发挥中国在推动北极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2025年05期 No.208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全球粮食海运的关键特征、现实挑战与中国应对

    焦玉平;郑执浩;

    海运是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自美国推动贸易自由化以来,海运作为粮食国际贸易的主要途径,成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粮食的高度战略属性,全球粮食海运呈现出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强、武器化特征明显、发展中国家面临风险更突出等特征。当前,全球粮食海运主要面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自然灾害频发、脱碳成本上升、基础设施薄弱、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猖獗等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对海运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有效应对相关风险与挑战,中国亟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多边机制推动海洋科技合作、拓展多元化进口来源、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举措,以增强粮食国际供应链韧性。

    2025年05期 No.208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7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QCA方法的分析

    张欣;刘一彤;高思凡;

    聚焦于企业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主题,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讨企业借助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基于多案例比较,从偿债能力和营运效率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其中偿债能力维度主要考察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营运效率维度则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内容,以此探究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QCA方法,识别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条件组合,从而揭示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存在两条基础设施公募REITs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路径共同拥有固定资产周转率这一核心条件,印证了基础设施公募REITs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拓展了基础设施公募REITs研究的应用场景和分析视角,也为企业更好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募REITs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05期 No.208 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3 ]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理论溯源、历程演进与实践逻辑

    营增;黄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客观上要求对城乡融合发展思想进行理论溯源,对体制机制演进进行历程总结,对现存问题提出改革举措。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术界都曾对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理论阐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同志把握城乡建设规律,对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作出重要理论探索,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要素双向流动和交换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地区差异显著等现实问题,亟须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交换的体制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等方面进行改革。

    2025年05期 No.208 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5 ]

政治与法律研究

  •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笔谈

    孙壮志;刘华芹;杨进;田牧野;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横跨欧亚的重要多边合作机制,在应对安全挑战、促进经济发展与完善区域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全球格局动荡、成员国内部分歧及外部干预等多重挑战,仍需通过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方式深化务实合作,增强凝聚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合作基础更加稳固,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持续发展,区域投资提质增效,在不断深化地方合作的同时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方向。凭借政治互信、“上海精神”凝聚力、多边机制平台保障、中国技术储备、人才培养机制等优势,上海合作组织以人工智能和绿色经济合作为核心开展新兴领域合作,共同推进成员国现代化转型与命运共同体建设。与此同时,中东国家将上海合作组织视为倡导平等协商的非西方多边平台,基于追求战略自主、安全合作与经济转型的需求积极靠拢,为深化区域合作奠定基础。

    2025年05期 No.208 6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8 ]

人工智能与法治

  • 重塑信任: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司法审判的底层逻辑和优化路径

    崔立红;李昶郴;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应用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方面,可以减轻法官的认知负担,避免认知过载现象,提高司法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克服法官的认知偏见,防止偏见驱动现象,确保司法公正。但信任问题仍是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司法审判的主要阻碍,主要表现为继承数据歧视、“黑箱”问题压缩解释空间和人工智能参与决策责任归属不明等问题。为此,要重塑司法实务中对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信任,可以通过明确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边界、发展可解释人工智能以及确立法官主体的决策责任三种路径,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审判范式。

    2025年05期 No.208 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8 ]
  • 论民事争议焦点自动生成的正当性

    刘韵;

    民事争议焦点自动生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一种本案争议焦点自动整理和确定的方式。在外部需求层面上,争议焦点自动生成为“人案矛盾”“争议焦点整理形式化”等困境提供了现代化的解决方案,契合司法改革方向。在民事诉讼内部体系的协调层面上,一方面,争议焦点自动生成可平衡公正和效率价值之间的张力,在保障平等原则实质化的同时,推动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时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审前+庭审”两阶段程序构造下,本案争议焦点在审前程序中自动生成与审前程序的目的及阶段性权利保护程度相匹配。在技术支撑层面上,民事争议焦点自动生成内在的请求权基础思维、攻击防御体系的对抗式过程场景,与计算机的线性程序模式和标准化决策结构契合,具有技术可行性。

    2025年05期 No.208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4 ]
  • 算法规制的路径转向:基于元规制理论的算法审计

    杨永兴;

    算法技术加速演变,呼唤算法规制迭代升级。基于敏捷治理、场景规制、适应型治理、回应型规制等理论衍生出的个体赋权、算法透明、“以技治技”等传统算法规制工具不仅引发了规制主体与规制受体之间的冲突,还难以因应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带来的规制挑战。而基于元规制理论开展的算法审计作为一种反身性动力机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算法规制工具的功能缺陷,协调算法规制范畴内各方利益冲突,并有助于破解算法安全与算法发展的统筹治理困境。因此,元规制理论指导下的算法审计应成为我国算法规制发展的应然方向。在参考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审计学领域的审计实践,未来我国算法审计的规范构造可考虑围绕算法审计的审计原则、审计主体、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效力等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2025年05期 No.208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67 ]

语言与文学研究

  • 非虚构:从文字、漫画到多模态

    卢成仁;

    非虚构已溢出文学、新闻学的疆界,发展出了图像、漫画、多模态等新类别和新实践。图像的进入,在非虚构写作领域形成了以图证文、图文互证、以文证图三个新类型。知觉封闭、高度的读者参与和深度的自我代入,是非虚构漫画区别于其他非虚构类型的一种变革性特征,型构了与文字不同的对于真实的图像体验方式,并塑造出一种独属于现代社会的美学感受。多模态提供了超越文字、图像的多层次事实,综合并联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感官媒介,形成对于现实的多层次、多维度认知,带来一种关于真实的独特体验。这些新类别、新实践使非虚构本身渐有独立的身姿与力量,让人看到非虚构未来形态的某种身影。不过,对于非虚构新类别、新实践的发展及其可能的争论,需要给予包容的环境与空间让其自由尝试和探索。

    2025年05期 No.208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1 ]
  • 人工智能与文学的交响新篇:从冲击奔赴共创多元未来

    谢小龙;

    文学,这颗人类精神世界的璀璨明珠,如今正遭遇人工智能的“智慧侵袭”——后者能批量“创作”出比肩人类传统文学的作品。这引发了一些学者对文学的生存境遇及其严肃性被侵蚀的深切忧虑。面对人工智能对文学领域的变革性影响及其潜在的未来发展趋势,人类应当秉持更为客观理性的审视态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假以时日,其将助力建构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新生态,助力实现“全民作家”的愿景,助力打造文艺综合审美新形态,从而为建构文学新生态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或将会出现“人类主体”“类人主体”与“后人类主体”文学并存的崭新局面。这三种类型的文学将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绘就多元而丰富的文学新画卷,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05期 No.208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