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刘中民;滕桂青;
摘要(Abstract):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法律问题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著述,从各个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近十余年国内南海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能够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南海问题;历史地理研究;法理研究;现状与前景研究;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选择”(04JJDZH017);; 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研究”(03JZD0024);; 2004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1世纪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研究”(04BMZ01)
作者(Author): 刘中民;滕桂青;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 [2]李国强,寇俊敏.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 [3]吴士存.南海资料索引[M].海口:海口出版社,1998.
- [4]杨文鹤,陈伯镛,王辉.20世纪中国海洋要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 [5]刘南威.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6]林漫宙,吉夫.南海诸岛历史地理[J].海南大学学报,2000,(10):27-32.
- [7]李亚明.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J].岭南文史,1995,(3):25-28.
- [8]王子壮.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J].文史杂志,1996,(1):11-12.
- [9]吕一燃.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J].近代史研究,1997,(3):1-23.
- [10]郑德全,刘金源.1946年中国军队进驻南沙群岛始末[J].民国春秋,1999,(6):31-33.
- [11]侯强.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鸟粪开发[J].学术探索,2002,(1):79-81.
- [12]吴士存.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J].民国档案,1996,(3):127-132.
- [13]邢增杰.略述民国政府对西沙的开发[J].新东方,1999,(4):94-96.
- [14]耿立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南海诸岛的斗争[J].文史杂志,1997,(1):6-8.
- [15]张君然.抗战胜利后我国海军进驻南海诸岛纪实[J].文史精华,1998,(2):48-51.
- [16]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 [17]赵理海.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4):50-63.
- [18]赵理海.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19]袁古洁.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20]杨翠柏.“发现”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社会科学研究,2003,(2):89-92.
- [21]杨翠柏.时际国际法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1):59-64.
- [22]曹鉴燎.历史性所有权原则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学术研究,2002,(4):85-88.
- [23]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J].法学研究,2003,(2):147-160.
- [24]刘文宗.我国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3):52-56.
- [25]杨翠柏,唐磊.从地图在解决边界争端中的作用看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2):72-78.
- [26]李金明.南海“9条断续线”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2):15-19.
- [27]张文彬.中国及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归属的法理根据之比较研究[J].法学家,1996,(2):3-13.
- [28]程爱勤.菲律宾在南沙群岛主权问题上的“安全原则”[J].东南亚研究,2002,(4):19-26.
- [29]程爱勤.解析菲律宾在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上的“邻近原则”[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4):84-90.
- [30]黄德林.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J].法学评论,2002,(2):42-50.
- [31]李金明.从历史与国际海洋法看黄岩岛的主权归属[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4):71-77.
- [32]李金明.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J].南洋问题研究,2001,(1):80-96.
- [33]李金明.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1):53-65.
- [34]李金明.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J].厦门大学学报,2002,(4):52-59.
- [35]高伟浓.国际海洋开发大势下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活动[J].南洋问题研究,2000,(4):45-54.
- [36]曹云华.东南亚能源生产消费前景堪忧———南沙问题更令人关注[J].东南亚纵横,2000,(5):14-16.
- [37]李国强.对解决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的几个方案的解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4):79-88.
- [38]侯松龄.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南沙问题[J].东南亚研究,2000,(5/6):65-69.
- [39]岳德明.中国南海政策刍议[J].战略与管理,2002,(3):55-62.
- [40]骆莉,袁术林.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J].暨南学报,2005,(1):7-11.
- [41]柯山.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2,(2):81-85.
- [42]王翔宇,黎文龙.析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25-28.
- [43]罗剑波.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与中国国家安全环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22-26.
- [44]王传军.区外大国对南海地区的渗透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1,(11):14-18.
- [45]江洋,王义桅.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中国海问题[J].东南亚研究,1998,(5):33-37.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