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歌的衰疾书写及其诗史意义The Writing About Aging and Diseases of HanYu's Poetr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oetry History
刘怀荣;陈岩琪;
摘要(Abstract):
继杜甫之后,韩愈进一步在诗歌创作中引入了自我衰疾体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对自己独特的身心体验做了细致的描摹,拓宽了传统诗歌的题材范围。在表现身心受损之痛苦和惊惧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他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韩愈对这一新题材、新体验的探索,使诗歌在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质。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多重的突破意义,还对当时及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衰疾书写;身心体验;自我超越;艺术探索;诗史意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怀荣;陈岩琪;
Email: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1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屈守元,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 [2] 杨永杰,龚树全.黄帝内经[M].北京:线装书局,2009.
- [3]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4]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5] 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6] 李浩.韩愈“服硫黄”新证[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2):76-86.
- [7] 孙思邈著,魏启亮等点校.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 [8] 葛洪原著,王均宁点校.肘后备急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9] 孙思邈撰,彭建中等点校.千金翼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10] 李浩.晋唐“脚气”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44-49.
- [11] 马起华编.唐韩文公愈年谱[A].王云五主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17辑[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2.
- [12]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13] 陈伯海.唐诗汇评增订本: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 [14] 欧阳修.六一诗话[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
- [15]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16] 蒋寅.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52-60,157-158.
- (1)已有研究成果,如王鹭鹏:《韩愈服硫磺辩》,《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胡阿祥,胡海桐:《韓愈“足弱不能步”與“退之服硫黄”考辨》,《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2期;李浩:《韩愈“服硫黄”新证》,《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等。
- (2)笔者据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和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统计,涉及衰疾书写的诗歌,韩愈有38首,孟郊有66首,占各自诗歌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9.4%、14%。尽管如此,从韩孟二人的交往及韩愈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来看,在衰疾书写的探索方面,韩愈对孟郊的影响肯定是不能低估的。
- (1)杜甫晚年吟咏老病的一类诗歌,近年来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钟继刚、姚小波:《杜甫草堂诗的衰病形象》,《文教资料》2006年第34期;张子川、曹买生:《论杜甫“涉病诗”中的生命意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年第11期;吴中胜、朱春红:《疾病与杜甫创作》,《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等。
- (2)如周裕锴:《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对韩愈的身体感觉(痛感)有精彩的论述,其中也涉及到衰疾书写。
- (3)已有的一些成果往往将体衰和疾病合并论述,如吴中胜、朱春红:《疾病与杜甫创作》,《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杨薏:《中唐诗歌的疾病书写》,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孙小潭:《杜甫的以“病”入诗》,山东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等。
- (4)本文所引韩愈诗文,除另有标注者外,均出自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为行文简洁,以下引用只列篇名,不再一一标注出处。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