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明地理空间结构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Marine Civilization
高乐华;
摘要(Abstract):
中国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海洋强国的强力依托,但目前对于中国海洋文明形成的地理基础及其地理空间结构演变尚未进行系统探讨,为此,在剖析中国沿海独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基础上,从时间纵向序列考察了远古时期、封建时期、殖民时期和复兴时期中国海洋文明地理空间结构的历史嬗变,进而基于中国沿海各地海洋文明的人文精髓和地域架构,将中国沿海11省市划归为海岱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闽台文化圈和岭南文化圈4大海洋文明区域,以为现今中国海洋文明的复兴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框架支撑。
关键词(KeyWords): 海洋文明;地理因素;空间结构;区域划分;海洋文化圈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高乐华;
Email: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16.05.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 [2]曲金良.西方海洋文明千年兴衰历史考察[J].学术前沿,2012,(7):61-77.
- [3]宣兆琦.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与远古居民[J].管子学刊,2010,(2):76-79.
- [4]杨国桢.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J].海洋史研究.2014,(1):3-13.
- [5]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 [6]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3):1-11.
- [7]刘向编,耿振东译.管子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 [8]司马迁.史记:第3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9]柴骥程.浙江:“海上河姆渡”遗址受到妥善保护[N].浙江日报,2000-09-05.
- [10]吴玉贤,王振镛.史前中国东南沿海海上交通的考古学观察[A].中国海上丝绸之路[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83.
- [11]刘登翰.论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J].东南学术,2002,(6):109-119.
- [12]赵君尧.闽台海洋文化的地域特征[A].第三届闽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218.
- [13]庄锡福,吴承业.论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4):78-86.
- [14]刘益.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J].人文地理,1997,12(1):44-46.
- [15]李慕寒,沈守兵.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J].人文地理,1996,(1),7-11.
- [16]吴国钦.岭南文化特色管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5.
- [17]陈建森.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以岭南文化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8.
- [18]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J].学术月刊,2016,(1):11-20.
- [19]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956_2.htm,2014-3-28.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