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问题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in the Bohai Sea
曹洪军;谢云飞;
摘要(Abstract):
随着海洋生态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渤海海洋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省市的高度重视。建设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目标,在于有效解决我国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实现海洋产业与海洋生态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急需突破以下几个问题:国内海洋环境治理理论体系的突破,国内海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及评价的突破,构建新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及决策机制的突破,完善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的突破。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以建立"渤海海长制"为龙头,实现渤海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智慧渤海信息系统,实现渤海海洋生态安全信息共享;建立协调联动平台,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协商共治机制;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主导作用,实现海洋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动力,实现渤海海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渤海;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环境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曹洪军;谢云飞;
Email: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101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生态环境部.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2018.
- [2] 张自豪,朱龙海.关于海洋生态红线在山东省渤海海域划定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S2):115-118.
- [3] 自然资源部.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R].2017.
- [4]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R].2018.
- [5] 谭柏平.我国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 [6] 柯昶,曹桂艳,张继承,等.环渤海经济圈的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探讨[J].太平洋学报,2013,21(4):71-80.
- [7] 李天生,陈琳琳.环渤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制度改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27-135.
- [8] 袁莹莹,韩增林,彭飞.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综述[J].太平洋学报,2017,25(4):94-101.
- [9] 黄克亮.生态安全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探究[J].探求,2020,(4):60-68,116.
- [10] 杨伟.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政府间合作的策略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 [11] 朱德米.中国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探索——河湖长制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0(01):79-86,115.
- [12] 刘洋.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A].海洋开发与管理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5-13.
- [13] 郑建明,刘天佐.多中心理论视域下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2-28.
- [14] 李志伟.“生态+”视域下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转型路径[J].经济与管理,2020,34(1):35-41.
- [15] 徐胜,张双,唐佳婕,等.绿色金融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5-39.
- [16] 吕建华,高娜.整体性治理对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2,(5):19-22.
- [17] 张江海.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优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58-64.
- [18] 李晴,张安国,齐玥,等.中国全面建立实施湾长制的对策建议[J].世界环境,2019,(3):23-26.
- [19] 黄高晓,洪靖雯.从建设海洋强国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海洋建设战略思想体系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行动指向[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5):1-8.
- [20] 孙海燕,王泽华,罗靖.国内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9-25.
- [21] 宋佳宁.对环渤海区域渤海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J].中国发展,2017,17(5):7-12.
- [22] 吕建华,罗颖.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环境保护,2017,45(21):32-37.
文章评论(Comment):
|
||||||||||||||||||
|